李寬看到桑耕國的彙報後,眉頭一皺,不滿的道:“這其中肯定是有問題的。”
“我前天見到劉仁軌時,他還說今年桑耕國的生意是不錯的,那裡今年運送的貨物比往年都要多。”
“哪裡有貨物越多,稅收越少的國家。”
“派人去調查吧。”
“如果內部有什麼亂七八糟的事,就把桑耕國上層官員集體換一批。”
李寬淡淡的吩咐道。
桑耕國的官員很多都不是他們大唐的,是當時在中亞就地招募的。
會出問題這這件事李寬是早有準備的。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很正常。
而桑耕國的漢人官員,大多數也都是輪換制,待一陣子就走。
這一陣子基本沒超過一年的,都是去哪裡熟悉一下南亞的環境就掉換走了。
而這樣做的原因也只是為了等那些非漢人官員暴雷的時候,方便中央進行鎮壓而已。
省的還會牽連自己人。
有了李寬的話,李義府快速的寫信給南亞地區的情報人員,讓他們快點進行探查。
隨後李寬從國庫之中抽出一筆款子給補上。
“算借貸的,回頭計算一下利益,等桑耕國那邊後續的錢到了之後就補上。”
“官員的養廉金可以降低,但是不能低過我畫的底線。”
李寬深知很多百姓官員起來後的消費情況。
他們為了自己的一點自尊心,都是會大手筆花錢的。
百姓家裡生活比過去再好,也支撐不起一個官員的面子消費。
這時候桑耕國的稅收獎勵,也就是養廉金的重要性就突出來了。
必須得養廉。
可能用錢來養廉有點侮辱人的意思。
可你真讓他吃不起穿不暖,還要一心造福百姓,那就是難為人了。
不是人人都和于謙一樣,被抄家時家裡的情況讓錦衣衛落淚,讓錦衣衛給他捐錢。
李寬一直認為明朝貪汙嚴重的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官員的收入太少了,少的可憐。
于謙就是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