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年紀,世家子弟已經開始學習各種業餘活動,開始進行高階知識的瞭解。
這樣的資源是普通家庭給不了的。
同樣是十二歲,世家子弟已經開始進行君子六藝中的騎射。
可百姓子弟能做到嗎?
同樣是十五歲,世家子弟已經跟著家裡的大人進行經商學習,政治文化接觸,去往蠻荒之地試煉,還是在家族兜底不用擔心出問題的那種。
可百姓子弟呢?他們做不到這一點,光是經商學習這一點就需要大量的財力支援。
這可不是說你自己做兩個小生意就能彌補的。
你做小生意,錢財浮動撐死在幾十貫,人家隨口一張就是幾千貫幾萬貫的生意。
基礎差距是最不好彌補的。
李寬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從一開始走的就是普及教育,而不是走精英教育。
精英教育需要投資的東西太多,不是他能承受的起的。
如果大唐走精英教育,那麼每年能培養出來的人不超過一百個。
國家都沒有那麼多資源給他們用。
有一句話說的好,為什麼開國時的那些大人物他們的出身都比較好,因為他們的才華是真的被家族支撐起來的。
某個偉大的超級大人物,在青年求學時期,為了看各個學校的風景,一個月換一次學校,換一次學校的學費是一塊大洋,不退的那種。
那可是百姓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他一年換十幾次學校。
還有大量的出國留學人員,他們的錢,都來自於家族支援。
這是最基礎的差距,也是最彌補不了的差距。
馬周臉色相當難看,他知道李寬是給自己面子,才會一點一點和自己解釋。
深呼吸一口氣,馬周問起另外的話。
“您接下來打算怎麼做教育方面的方針?”
“魏徵老頭手裡一直握著一部分教育的權利,就是在等你的回覆。”
李寬眼神閃了閃,那群老頭都退的乾淨,就只有魏徵,一直握著一部分教育的權利。
他也沒有追究過,畢竟教育這塊,必須得由老人來負責。
如今馬周突然開口,他猜測,這是以魏徵,馬周為首的一部分老人來詢問處理辦法的。
眨眨眼,李寬認真的道:“教育未來會走普及路線,以百姓龐大的數量去堆積人才。”
“這樣能做到相對公平。”
馬周點點頭,認真的道:“那國力上升之後,你會不會走百姓的精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