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雙方誰都奈何不了誰,所以才有了坐下來談談的基礎,雙方才有了建交的基礎。
能坐下來談的基礎更多的還是因為雙方強大的武力。
在李孝恭去了以後,李寬想了想,還是把李治留在了中亞。
和阿拉伯的戰爭起來後,大唐的精力再次轉移到軍方,李寬這次主動提出開啟遼東戰爭。
李世民得知這個訊息時很驚訝,震驚,他不理解,為何李寬會突然做出這個決定。
三省的其他人也不理解。
“既然已經把精力轉移到了軍方,不如趁機解決一切問題,然後再踏實的搞建設。”
李寬對著眾人解釋自己的想法。
大家想了想,也對。
隨著三省做出決定,大唐這臺機器正式運轉起來。
對高句麗的開戰原因早就想好了,懲戒不臣,迎回烈士遺骨。
面對突如其來的滅頂之災,高句麗選擇了抵抗,準備利用地形和大唐勞師遠征來抵抗,還串聯了旁邊的百濟一起進行抵抗。
新羅則選擇沉默,並不想插手,他們認為自己和大唐的關係足以換來苟延殘喘的和平。
為了防止地方官員搞事,高士廉親自下場督戰,聚集兵力。
尉遲恭和程知節兩個人開始組建大軍,進行戰略部署。
商人們開始從遼東撤資,離開,大量的資金和物資被撤出,雖然還有一部分被高句麗和百濟扣下。
長安之中,李承乾請退文書遞交上去。
這事大家早就清楚,也沒出什麼么蛾子,李承乾自己給自己找了兩條重罪,私生活不檢點,不好好學習。
李世民削了他的太子位,貶為庶人。
不過大家都知道,封為秦王的詔書已經寫好。
而且李承乾從東宮出來後就搬入了李世民以前的秦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