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預謀,絕對是早有預謀。
房玄齡的話李寬心中明白,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等人絕對是早就做好了分贓安排。
所謂的讓他自由發揮,純粹就是為了能在這個時間段,在史書上多寫幾筆東西,讓大家多關注他們這個為了公主吵架的事而已。
李寬讓阿史那玲先回去,他則準備找個熟人聊聊天。
看著下朝的文武群臣,李寬向著長安城中太原王氏家走去。
因為王珪的關係,李寬和太原王家的關係一向不錯。
來了之後,被熱情帶入正廳,王家的老人笑呵呵的出來。
李寬看到王家老人後趕緊行禮。
現在世家還留在大唐內,長安內的老人年齡基本上都是七十五往上,不封頂的。
像王家這位老人,是王珪爺爺級的存在,今年九十三,李寬也只見過一兩次。
“歲數大了,上朝都費勁,只能靠重孫訴說,楚王今天來找我,是有事嗎?”
李寬看著老人身邊陪著的小年輕,嘴角抽搐一下,尷尬的道:“不是朝堂上的事,我只是想問一下,世家自己記錄歷史的時候,會怎麼記錄這一段。”
王家老人盯著李寬看了一會,哈哈笑道:“原來楚王好奇的是這個呀。”
嗯,李寬今天來就這個事。
“如實記載一份,然後以我的眼光再記載一份。”
“如實記載的,會把朝堂之上發生的事都記錄下來,我記載的,會分析這些事情背後的原因。”
“這也是我還留在長安的主要原因。”
王家老人笑著道。
李寬表示明白了,這還挺好。
“楚王為何關注這點?您現在不應該忙著針對吐蕃嗎?”
王家老人很好奇,很少有年輕人會去關注史書記載,一般人都是到了四十歲往上才會關注,也會慢慢了解歷史記錄人的情況。
像大唐,歷史記錄上基本分兩個,一個是一顏家為首的史官,他們除了負責記錄,還會修史,屬於官方人員。
一個就是私人記載,像太原王氏這些大家族,他們代代有人在朝中當官,發生什麼大事小情,都會記錄下來,就像寫日記一樣。
李寬搖搖頭,笑著道:“吐蕃很好應對,他們除了地利優勢,就沒有其他優勢了。”
“如果他們像突厥一樣和我們緊緊挨著,那麼現在的他們早就像吐谷渾一樣,被全民貶為奴隸,在工廠中進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