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收拾完行禮,李寬直接上路,給崔凌留了一封信,大概意思就是,抱歉,草原有事,需要我去親自處理一下,今天說話語氣可能重了一點,但我也不是故意的,希望你多想一下,多看一眼局勢,別隻顧著自己那一塊,正所謂不謀全域性者不足以謀一地,你需要多從全域性著眼。
崔凌拿著這封信陷入了沉默,然後把自己關進房間之中,進行自省。
定襄的于志寧和許敬宗知道李寬又要回定襄的訊息那是很興奮,很開心的。
在二人眼中,李寬待在朔方多多少少有點危險,朔方的崔凌他們兩個是真看不上。
不提崔凌的身份,就提崔凌的年齡和野心。
年齡小,野心大,這樣的人敢做事,不考慮後果的那種。
再加上李寬也正是血氣方剛的少年,二人萬一來一個一拍即合,那很可能是做一些驚天動地的大事。
這也是許敬宗給寫信的原因,真不放心啊。
現在好了,李寬來定襄,他們就可以自己照顧李寬,自己看著他了。
李寬的隊伍是阿史那玲帶著自己部落的精銳騎兵親自護送的。
打完吐谷渾,朝堂正式頒佈了詔書,同意夏人迴歸,草原上的于志寧和許敬宗兩個壞傢伙也把以前針對突厥的一些政策全部更改,讓夏人也享受到了同等待遇。
大唐內部以前遭受過夏人坑害的家庭拿到補助後也都默默的跟隨大勢選擇原諒。
如果有放不下仇恨的,可以去比武擂臺上進行比武,以生死結恩怨。
公平公正公開的處理一切,讓很多唐人在夏人迴歸這件事上都很滿意。
阿史那社爾等人想到主意是李寬給出的,事是李寬幫忙給完成的,對於李寬都充滿了感激。
特別的感激,特別的感謝李寬。
在他們眼中,沒有李寬,他們結束這區別對待不知道得多少年呢。
現在好了,一場戰爭,輕鬆解決。
那些戰死在吐谷渾的夏人們也都死的心甘情願,他們一想到自己的孩子以後能住上城池,能擁有大量的牛羊,能不在冬天被凍死,他們就更加開心。
尤其是這幾年于志寧一直在給戰地醫院投錢,六年時間積累下來,以至於戰地醫院中的醫生數量直線增加,在給西域分了一批後,草原這裡還是多的,就把這些醫生下放到了各個新建城池,大部落之中,又給那些大部落通路通水通供銷社,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變化。
草原距離西域近,距離大唐也不遠,大唐去往西域的商人會給草原帶來大量的物資,西域送往大唐內的物資也會在草原消耗一部分。
以至於草原現在真正實現了鹽、糖、酒、糧食等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