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出行時並不一樣,這一次跟隨大軍的還有數不清的馬羊,以及前後加起來近萬的漠北蒙古部落百姓們。
這些人一入城中就交給了城主于冕,楊晨東本人則是直向著城牙開墾出來的荒地而去。
人多力量大!太祖之言誠不欺我。
在於冕的努力下,在城中百姓的留守戰士的共同辛勞之下,僅僅二十來天而已,始城之外就開墾出了足足兩千畝的荒地。看著那平整出來的地面,看著那一壟壟比直的地溝,楊晨東很是滿意。“不錯,不錯,可以考慮大棚種植了。”
草原上的天氣,相較於內陸來說,要嚴寒一些,說句並不誇張的話,這裡一年十二個月,倒是有半年的時間天氣都是寒冷的,這也導致在這樣的氣候下,農作物只能有一季而已。
天然的氣候因素,讓當時還以食為天的百姓生活困苦也就是不好改變之事了。可因為楊晨東的到來,這一點註定是要改變的,大棚種植蔬菜就是他要進行的首要改革。
一支軍隊也好,一個國家也罷。想要穩定,首先就要能添飽肚子。不然的話,飯都吃不上,你還指著誰跟著你一起幹活,一起工作,一起拼命嗎?
有句話說過,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楊晨東要做的就是解決困難一起上!
看著這平整的地面,楊晨東心中有了足夠的信心。他早在出徵漠北蒙古部落之前就給赤嵌城發去了電報,讓他們按自己的要求製造大棚管還有塑膠薄膜,這些東西想在生產出來在其它地方或許還會成問題,但在赤嵌城中早已經發明瞭出來,並早就在赤嵌中開始運用,技術已經成熟了。只待這些東西和種子一到,便可以建造了,三個月之後,正逢寒冬來臨時,就應該可以吃上新鮮的蔬菜,這想必也算是一個創舉了吧。
楊晨東率著大軍迴歸了,不僅如此,還帶回來了很多的俘虜,僅是從這一點來看,漠北蒙古軍應該是敗了。
僱傭軍連敗阿噶多爾濟和蘇德可汗,這讓他在這片草原上打起了偌大的名聲,在沒有什麼人敢於小看他了,也沒有什麼人敢於輕意打的他們的主意。
就在大家還想著,秋天到來就要過去,寒冬將至,僱傭軍也應該變得老實起來時,忽然間大家發現,始城城外剛開墾出來的兩千畝土地上突然變得熱鬧了起來。
瞭解這裡氣候的人都知道,這種季節是不適合種植任何莊稼的。你是不是能保證保護好勝利果實先不說,單就講這種天氣下,種什麼都得凍死呀,這是老天不允許你做,何人能夠逆天而行?
而就是這個時候,僱傭軍竟然想要行這逆天之舉,如何不讓人驚詫與驚異。得知這個訊息的附近其它勢力,第一感覺就是僱傭軍瘋了,他們將會做一件投入巨大,但最終沒有任何收穫的無用功。
可在始城之外的大地上,于冕確並不這樣去想。
赤嵌城的時候,大棚種菜就已經有了,只是因為那裡氣候還算是不錯,農作物一年兩季都沒有問題,就算是有大棚利用的也不是很多。可並非是沒有,相反他還去看過的。後來聽到楊晨東說可以在這裡試種大棚時,他便感覺到腦中的思路豁然開朗,馬上就發電報給了自己的老子于謙,向他求助,多派一些種植過大棚的老農前來幫助始城。
自已兒子的求助,于謙當然會上心。在加上這原本就是六少爺的意思,未用多久,首批一百位有大棚種植經營的老農就乘船與各種物資一起來到了始城,然後這裡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大棚種植。
此時不過是九月份,天氣還是不錯的。大棚管只是埋了下去,隱約成形而已,並沒有罩上塑膠薄膜。因此這個舉動在當地人看來,就是僱傭軍瘋狂的一種表現。
知識改變命運和生活,這一點在當時還沒有人意識到,三個月之後的僱傭軍將會有著何種的收穫。
“大棚種菜要注意溫度,塑膠薄膜太薄,要是外邊氣溫太低,裡面的菜就可能會凍死了...”
“還要有注意防蟲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