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排長,集合我們的戰士讓他們退回來,做好這些之後你到樓崗的頂層,我等你。”對於這位完全可以信任的劉堅,宋哲沒有過多的客套,也無需去激勵對方計程車氣,只需要下達命令就是了。
“是。”一相標準的軍禮之後,劉堅轉身而去。留下了宋哲站在原地忍不住一聲長嘆,“看來只能動用最後的手段了。”
所謂最後的手段正是樓崗的頂層,這也是楊晨東在離去之時給宋哲留下的另一道保險。
樓崗有些類似於抗戰時期的崗樓,是楊晨東率軍佔領了河內城之後臨時用運來的水泥修建起來的。為的就是可以更好的監控周邊的環境和安全。只是別人並不知道,就在商業街這東西兩頭的樓崗最高層上,分別各駕設著兩挺12.7毫米重機槍。
全稱,QJZ89式12.7毫米重機槍,理論射速:450600發/分,有效射程:1500米,是六少爺留給宋哲的一大殺器。除非是黑天視線不好,不然的話,此物一開,不管來上多少的敵人,都只有送死的份。這就是為何宋哲一定要洪金把敵人擋在外面堅持到天亮的原因所在。
此時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不用炮火攻擊呢?
這個想法宋哲腦子中只是一過就放棄了,這可是在城裡,用炮的話難免會傷到普通的百姓,這些人剛剛成為了越南的子民,還沒有完全的歸屬感呢,一旦開炮了,整個城市就會炸鍋,殘局終還要靠他去打掃的。重要的還有,火炮這個東西因為殺傷性威力太大,在還沒有完全穩定的越南地區也只有兩架而已,且炮彈也不是很多,主要起震懾作用,真用它來殺敵那規模遠遠不夠
重機槍就不一樣了,可以控制他的殺傷範圍,在一定距離內對敵行成有效的殺亡,絕對是一大利器。只是可惜機槍的子彈現在赤嵌城兵工廠還製造不出來,使得子彈數量並不是很多,所以不到萬不得以,宋哲是不能動用此物的。
就在西面和南面喊殺聲不絕於耳的時候,一道電波已經穿過了城池,向著遠處飛揚而去。表面上看起來,整個河內城都被圍住了,沒有走逃出一人,但這裡的訊息確早就不徑而飛,向著遠方傳出。
這就應該出現於十八世紀,應該是隨著電出現之後第二年才有的無線電臺,因為楊晨東的到來,早早被運用到了僱傭軍的身上。
這不僅是秘密,怕就算是公佈出來,也不會有幾人能夠理解和明白的吧。
訊息一遍遍透過電波向外傳遞著,已經連續四遍了,負責掌控電臺的高宇頭上已經止不住的出現了層層的冷汗。這東西他雖然學習過操作,可還是真正的第一次單獨使用,是不是真的有人能夠接受到,讓他不得不把心高懸起來,這萬一要是對方為了圖省電,而沒有開啟,他這樣的呼叫豈不是一點的用處都沒有嗎?
更要命的是長時間的使用之下,誰知道電臺什麼時候會沒有了電,一旦那樣的話,這東西和廢品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高宇很緊張,冷汗不住的留下來,心中不斷重複的祈禱著,“你們倒是快接收呀,快接收呀。”
此時此刻,一隊正在行駛在海上的船隊正由小琉球島方向奔著越南省而來。船速中規中矩的行駛著,以防止不小心會碰上什麼淺灘的巨石,雖說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的,可考慮到六少爺就在船隊之中,那是絕對不能出現一丁點意外的,所以船員們都是格外的小心。
相比於海軍船員們的小心而謹慎,大船上的一萬多僱傭軍就輕鬆自如了許多,他們有的已經睡覺,有的是幾人圍座在一起打著撲克或是下著棋。
沒有戰爭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放鬆,這可是勞逸結合,是楊晨東特許的,所以儘管夜已經深了,但還有很多的戰士們並沒有睡覺。
王閃正是這其中的一員。原本他今天晚上他是負責電臺值班的。相比於其它電臺而言,跟在楊晨東身邊的這一部是保持著二十四小時開機的。至於說電源的問題,別逗了,有六少爺在,就有大倉在,電池還會是問題嗎?
因為在無線電培訓班中有著優良的表現,王閃本人又很機靈,被楊晨東看中,留在身邊當了一名電報通訊員。但當那部電臺很少會有訊息傳進來後,慢慢的王閃也沒有向以前那般就連睡覺都要守著它了。就像是剛才,和同鄉的戰友打了一會鬥·地主的他,就沒有守在機器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