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壟斷的好處,當赤嵌城的東西變得獨一無二時,當他們生產出來的貨物根本供不應求的時候,那定價權就是完全的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用著楊晨東的指示說法就是,外族的人銀子不賺白不賺,只有更高,沒有最高。
正是有著這樣的指示,在加上各國的上層都有一批權勢之人的存在,這樣高階的產品才一直源源不斷的被拿出去,被消耗掉,而不用擔心有賣不出去的是時候。
通訊發達有著發達的好處,固步自封也有著它的優點。就像是現在,因為各國的通訊太過困難,赤嵌城便自然而然的崛起了,以幾乎是幾天一個樣的在發展著,同時很多弊端也顯露了出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口太少了。
小琉球島的地盤倒還算是夠用,至少現在只有人口不到一百萬,這還是最近搶了不少的人送上島去,就算是這樣,相比於後世臺灣的人口動則就是兩千多萬而言,如今是連二十分之一都不到,可想而知這裡是多麼的地大物博了。
正因為此,有著大量的土地需在有人去開發,去種值。儘管北面還有第一尚氏王朝在苟延殘喘,還沒有徹底的被消滅,可是島上大部分地盤已經歸屬為楊系所有了,這就使得他們人口缺少的口子太大了一些。
這段時間以來,對付黃匪軍的過程中,不管是俘虜還是一些明朝的百姓,都遷移過去了不少,可是滿打滿算也就是十幾萬人而已,相比於缺口還是太大太大。
明朝終還是鼎盛的,至少百姓對他們並沒有完全的失望,這樣的情況之下,想要讓他們背井離鄉去往島上,明顯是不現實的。大勢之下又不能強迫別人這樣去做,不然的話,一旦讓南明發現了自己的企圖,誰知道會有著什麼樣的後果呢?
想來想去,為了解決小琉球島上的人口問題,楊晨東就把目光放在了異族的身上。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這句話歷史中已經多少證明了他的正確。可如果只是利用的話便算不得什麼了,他們若是順從的好好改造,接受漢文化的薰陶那也不算是無可救藥,反之的話,若是給臉不要,那楊晨東也介意弄出更多的奴隸少,一些髒活累活正好有了可以去幹了,豈不是美哉。
帶著這樣的想法,楊晨東的第一目標自然就落到了交趾國的身上,這個反覆小人,一旦漢民強大了,他們就會夾著尾巴做人,一旦漢民變得弱小起來,他們就像是黑暗之中的毒蛇一般,上來咬上一口,當真是煩人之極。
早就說過楊晨東對異族的方略,直接打,打殘打廢了為止,滅國之後重新打亂。這看似是殘忍了一些,更沒有什麼人道主義,可從長久來看,這又何償不是一種解決方法呢?
陣痛之下可以換來長治久安,怎麼看也都是划算的吧。至於為何這一點上別人沒有去做,或許只是大家沒有這樣的能力吧,又或許時間經歷的太長,會出現太多的不可變數。可是這一切的一切放在楊晨東的眼中都算不得什麼,他有大倉,一切足矣。
鄺野的密摺已經送到了英宗朱祁鎮手中。
對於折中所寫,交趾派出殺手,楊晨東的夫人遇襲,隨後忠膽公與岷王達成了協議,要出兵對付交趾軍之事,朱祁鎮自然是大讚不已。
無論怎麼說,朱祁鎮也是明朝的國君。在他看來與岷王的戰爭不過是自家的事情罷了,就算是苗人參與進來也算不得什麼,畢竟苗人與漢人融合多年,也算是大明的一份子,但你交趾算什麼東西?參與到這其中來又算是怎麼回事呢?
一直內心中有著不滿,但確沒有任何的辦法,現在好了,楊晨東主動站出來,要對付他們,而自己僅出的僅僅只是在蘇江府的那些沒法動用的船隻和一些鐵鐵罷了,怎麼看都是值得的。
畢竟如果沒有楊晨東出手的話,誰知道以後松江那裡是不是能守的住,放在那裡的東西很可能就會成為岷王一系的戰利品了,拿著這些並不知道會不會屬於自己的東西去做人情,去打擊對手,誰又會不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