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三個人名,經由楊晨東的嘴中一個個被唸了出來。
每當他念到一個人名的時候,在其身後,就會有一位戰士的屍體上被蓋上白單子,直到最後全數唸完,現場之中,已經有輕微的哭泣之聲傳了出來。
那些眼含淚水,忍不住哭泣的都是這些死去戰士的朋友和親人。原本他們都是黃匪軍中的一員,在早是南明的百姓,只因戰爭下沒了家園,沒辦法活下去,這才不得不從軍入伍,混口飯吃。但最終也不知道應該說是運氣好,還是不好,成為了僱傭軍的俘虜,在然後經動了嚴格的挑選之後成為了臨時輔兵的一員。
昨天晚上一戰,經過了這麼長時間心理教導以及嚴格訓練的臨時輔兵們表現出了良好的狀態,將十分英勇的一面完全的展開,最終贏取了勝利的同時,終還是因為敵人的數量太多,加上沒有什麼戰鬥經驗,有六十三人戰死了。
戰爭嘛,原本就是要死人的。對這一點所有參戰的人都早有準備,更何況取得了這麼大的勝利,只是死了六十三人,傷了不到四百人,怎麼看都是一場大勝了。更不要說,在統計戰果的時候,不少臨時輔兵因為表現極佳而被記下了軍功,有的直接就從臨時輔兵升到了輔兵,有的在臨時輔兵中被重點培養,成為了副班長;也有的,立了軍功,得了銀兩獎勵...
這好的一面很快就沖淡了失去戰友的悲傷心情。更不要說,他們還聽說,但凡是死去的戰友上面都會積極的去尋找他的家人,一旦找到,定會給予非常優厚的撫卹,這便已經是足夠了。這樣的待遇至少是其它軍隊中所沒有的。
可就算是做了這些,追悼會依然還是召開了。由聽說是最高首長的青年口中念出了每一個人的名字,這份殊榮,怕是所有的臨時輔兵都不曾想到的吧,這樣光榮的場景,這樣鄭重的追悼,怎麼不讓人感動,甚至是落淚呢。
事實上,在沒有進入到臨時輔兵之前,這些人大多連一個像樣的名字都沒有,什麼石頭、狗剩子、鐵蛋就是他們的名號了,這也是因為家裡太窮,聽說賤名好養活。也是直到加入了臨時輔兵,一個個才在連指導員的幫助下取了新的名字,現在這新的名字就將隨著他們一起而去了,想必如果真是人死有靈的話,看著這一幕,這六十三名戰友也是可以瞑目的了吧。
還有更多人想到,如果自己死的那一天,也能有一個這般莊重的追悼會,那便滿足了。至來到這個世界上走一遭,堂堂正正的可以被人記住,這便是以前想都不敢去想的事情,以後的後人,也會為著今天這一幕而驕傲和自豪的。
眼前這一幕同樣震到了那七千已經是俘虜的苗軍。
有著苗軍的名號,可實際上他們之中真正的苗人很少,怕也就是十分之一左右。其它的六千多人都是苗軍一路而來在半路上吸收加入的漢人。對這些人而言,根本沒有什麼歸屬感和忠心,原本他們加入的時候也不過就是為了填飽肚子活下去罷了,甚至若非是他們一個個都是二十多歲的好時候,論起個頭和力氣也比其它的年輕男子要強上一些的話,怕就算是想臨時加入苗軍都不會給他們機會的。
話說明朝鼎盛的最重要一個標誌就是人口增多,尤其是經歷了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以及仁宣之治的中興之後,明朝的人口已然達到了一種巔峰的狀態,西南又久未經戰火,像是這樣的壯年漢子還是有很多的,而這些也是楊晨東看中,有意從北明京師中特意走出來的原因。偉人就曾經說過,人多好辦事,對於想要實現將漢人送到世界之巔的楊晨東而言,優質的人口那更是他急需要,也是不能放過的。
先不說這些人的身體底子怎麼樣,單就說眼前的這一幕完完全全的震到了他們。雖然這些人大多沒有上過戰場,就算是打仗也僅僅是最近才接觸的,但沒見過豬跑,難不成還沒有吃過豬肉嗎?何時聽過有誰對死亡計程車兵如此優待的事情了?這到底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此時此刻,所有人心中打出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來。
其實不僅是六千多的漢人這一會一臉的驚訝,一心的問號,即便是那七百左右的苗軍也同樣是愣住了。
苗族因為地理的原因,多少年來與漢人可謂是糾纏不輕,互相通婚的事情私下也有不少,當真是我中有我,我中有你,要說誰才是純正血統的苗人,似乎已經無從查證了。
正是因為與漢人走的太近,大家其實早就不分彼此。這一次若非是英宗朱祁鎮一時頭腦發熱,想要在西南征重稅從而支援他建新軍去打北明的話,不是實在是逼得活不下去了,他們也不會在岷王拉攏之下就突然起兵的。說到底他們對大明並沒有什麼惡感,只是因為生活的條件太過不好,沒有辦法不得不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