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之外只有四千明軍以及一百的輔兵和四百的臨時輔兵站在外面看押著俘虜。等著馬威趕到這裡,看到手下眾人竟然一個也沒有入城的時候,不由氣惱的問著,“你等為何不進入城中,而是在守在外面呢?”
“回將軍的話,他們不讓,說是要先整理了城中軍用物資之後才能放我等入城。”一名千夫長跑到了馬威的面前,一臉委屈的說著。
“不錯,想必馬將軍應該知道了,皇上沒有給僱傭軍任何的軍費,便許我們佔領一地的時候先取自己看中的東西,這一點關鷹將軍是知情的。”楊晨東正看到了這一幕,便臉帶微笑的說了這麼一句。
一旁的關鷹聽到楊晨東提了自己的名字,也只得苦著臉說著,“是的,這一點的確是皇上特許的。”
看出了關鷹與馬威都有些不喜,楊晨東心知這是心裡不平衡所致,當下便道:“罷了,軍用物資隨僱傭軍先挑,至於軍功儘可歸於你們,那匪首程源也可一併交給你們,至少怎麼寫戰報,那也是你們的事情,儘可以寫的漂亮一些,便是軍功全都給了你們本欽差也是無所謂的,如何?”
楊晨東做出了讓步,關鷹的馬威的臉上這才多了一些的喜色。倘若是戰功沒有,繳獲沒有,那此來就真的沒有什麼意義了。好在好處還能撈到一些,又不用費什麼心神,更不用去拼命,這也算是不錯的結果了。
想清楚了這些之後,兩人當下便抱拳對著楊晨東做了一揖,以示感謝。
......
楊晨東做出了讓步,戰報由關鷹擬寫之後給其過目,其中多是記載著明軍多麼英勇善戰之言,對此,欽差大人果然沒有任何的異義。關鷹與馬威便將戰報著人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向南京京都送去。
幾日之後,京都之地便有快馬入城,一路高喊著廣東捷報直奔皇宮而去。
路過百姓見此情景,無一不是興奮鼓舞,心嘆著英宗不愧是正統皇帝,屢戰而勝,看來南方之亂不久便可解矣了。
皇宮之中,朱祁鎮看到了戰報,見僅是用了半天不到的時間就拿回了肇慶府,斬敵俘敵近萬餘,當下是大喜不已。給了其中立功的關鷹和馬威以封賞,並鼓勵他們再接再勵,爭取早日將黃匪徹底的剿滅,以安朕心。
從始至終,朱祁鎮還是沒有提及楊晨東一句,似乎這個人根本就不存在一般,似乎前方的勝利與這位忠膽公和欽差大人也沒有絲毫的關係一樣。但實際上每人心中都有一杆秤,那就是這勝仗多半與忠膽公還是有著很大關係的。
如若不然的話,為何之前總是敗退?現在確能取得節節勝利呢?
只是皇上之心多變,他不提楊晨東立下的功勞,誰人敢提呢?甚至還有些人在想著,一旦黃匪軍被滅之時,會不會就是過河拆橋之時。這種飛鳥盡,良弓藏之事歷朝歷代也不知道發生了多少回。
京都的英宗打了勝仗自是高興不已。梧州府的黃玉亮公子失了肇慶府便是一臉的難看了。
想當初他帶重兵圍攻肇慶府的時候,也足足花了十幾天的時間,後來還是因為肇慶將軍賈平貪生怕死,主動棄城而去,這才給了他機會進入城中,佔領城池。可如今南明之軍竟然在半天之內就佔領了城池,相比之下,豈不是顯得他太過無能一些了嗎?
“怎麼辦?怎麼辦?”府中大廳上,黃玉亮招來了一眾大小首領,向下面之人問計著。
順風順水的時候,這些首領一個個遇仗都是身先士卒,表現出英勇無畏的樣子來。可當接連吃了敗仗之後,現在問及誰可反攻肇慶府時,竟然無一人答話,顯而易見,這些人都是被嚇到了,心底裡害怕了。
高座於上的黃玉亮接連的問了好幾句怎麼辦?下面的人依舊是無人回答,氣急敗壞之下,他便想要點將了。也正是此時,被倚為心腹之一的朱方勇站了出來,“公子,末將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