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很滿意眾臣的表現,高興的離開。留下眾臣們三人一群五人一起一邊議論著一邊退出了大殿。徐有貞的身邊更為熱鬧,石亨、石璞、儀銘、金濂等人自然的圍在他的身邊,口中是一片片的賀喜之聲。
對此,徐有貞一一的接了下來。他不介意與這些人打好關係,他也相信,楊晨東也是樂於看到這一點的。他這很是有些深入虎穴的意思在其中了。
俞士悅的事情似乎就此塵埃落定。有了那親筆書信為證,任何人也無法翻盤了。即是動搖不了,大家選擇的便是劃清關係和落井下石,一時間有關更多的俞士悅罪行被呈了出來,公開於眾。便是之前罪臣李文校的家人也被翻找了出來,拿出了一些不利於俞士悅的為官罪證。只是相對而言,這些不過就是落井下石中的一塊石頭而已,在他私下與朱祁鎮聯絡的事情被揭發之後,他的後果就已經是註定了的。
算起來,從俞熊被殺到俞士悅下獄等死,俞家落敗前後不過就是幾個月的時間罷了。但凡知道內幕的都清楚,人家自己作死是一方面,可更多的還是忠膽公的出手,一時間楊晨東也難免的成為了眾矢之的,但好在的是他早就有了應對,此時正收拾著東西準備離開京師。
俞士悅的案子正在做最後的審理。有了代宗朱祁鈺的默許,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已經可以猜到了。俞元弼也被楊晨東給放了出去,可憐的這位公子哥還以為自己有救了,想不到的是剛一來到永定門的城門前,就被等待在這裡的以前見到他就要先三分笑的刑部捕頭給抓了起來。
原本這些見到俞元弼還需要仰望的捕頭們換上了一幅嘴臉,似乎是那從地獄中走出來的凶神惡煞一般。
事情弄的如此之大,一位尚書的轟然倒臺下,楊晨東就知道他離開京師是必行之舉了。不然在留於這裡的話,怕是不知道多少人會惦記著自己。雖然他有冷鋒相伴,安全上暫時不會有問題,但當一根弦如果一直繃得太緊的話,最終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當真是難料了。這種將自己置於漩渦中心的蠢事他是不會去做的。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這才是智者應該所為之事。
好在的是要離開的事情代宗皇帝已經知曉,且從種種態度來看,還是十分贊成的。無論怎麼說,楊晨東的存在始終是一種壓力,雖然看不見,確可以感受的到。如果此人可以離開一陣的話,不僅可以淡化掉俞士悅事件的影響力,同時也可以讓這位皇帝心無旁貸的多做上一些事情。
皇帝的默許之下,楊晨東要離開一段時間的事情便是在楊家莊中公開了出來。
先是楊家書院,第一批學生正在面臨著首批畢業。原本加上純子一共有一百零一名學員,但能堅持到最後的只有四十八人。其中不乏一些表現優秀的也在最後一段時間被淘汰出局。
雖然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畢了業,楊晨東依然還是十分滿意的。對於他們的安置也是極為上心,甚至他幾乎找了這四十八個人每一位都進行了談話,瞭解他們的想法,給予最為合適的安排。
比如說馮柯,這位曾經的落魄舉子,聰慧非常,腦反靈活,往往對於楊晨東上課所授之事,尤其是物理、化家,被人們眼中視為匠人之事十分感興趣,可以舉一反三。
大明時期講究的是士大夫與皇帝共治天下,講究是儒學至聖。只有讀書人,滿口聖賢之禮才視為人上人,相比之下便是一些個能征善戰的將軍,也要居於其下。更不要說是所謂的匠人了。
有這樣的愛好,確是註定沒有一個更好的前程。為了此事馮柯不止一次的苦惱過。現在有了楊晨東,一切另當別論了,當叫其來到書房私下談話,表示有那麼一個地方,不僅匠人的地位很高,且有著很好的環境,很多想都不敢想的試驗器具時,楊晨東還未曾太過多的表示,馮柯就表示願意去,還說只要能將所學的、所想的達成現實,便是那地方再荒涼也是願意的。
如此這般,馮柯被安排去了赤嵌城,將會先被安排到兵工廠工作,至於以後的發展就要看其個人能力了。
常千豪,江南人士常家的子弟。自人對商業就有著甚為精通的天賦。多日來的學習,楊晨東用他的個人魅力感染了此人,讓他成為追隨自己的堅定份子之一。
這一次將隨著楊晨東一起前往南方,有機會的話自然是會拓展一下楊家的商業。
鐵清依、江萍雖然是女流之輩,武功底子確是很好。半年來的學習,她們各方面表現的都很不錯,被留在了幾位夫人身邊負責安保的工作。當在書房之中,楊晨東拿出了兩把看似極為小巧的勃朗寧女式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