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聶通只帶了兩百精銳的冷鋒留在了天津衛至京師的地境之中,如此少的人,又如此的精幹與警惕,使得他們的行蹤很難會被其它人所發現,縱然有幾個運氣好的密探碰到了他們,也會被直接留下,根本沒有機會向外傳遞什麼訊息了。
為了達到侵擾的目地,時不時的聶通還會帶人出來“耀武揚威”一番,比如說搶搶路過的官家商隊,打劫一些路遇此地的返京官員等等。弄的這一片地區是風聲鶴唳,官員和權貴是怨聲載道。
一批批的密探甚至是騎兵被派了出去,大大的牽扯了石亨都督的精力,讓他無法全身心投入到組建和訓練新軍的事務當中。以至於在楊晨東下令聶通停止行動之前,大明軍方被此地牽扯了不少的精力。
“日本軍隊”入境的事情,引發著京師百姓們議論紛紛。先有楊報的大肆報道,明軍大勝的訊息先一步傳出,但隨之跟來的就是損兵折將的資訊,這明顯的前後反差對比,這種先給希望,又讓其失望的結果,不知道引來了多少百姓的罵娘之聲。
如果一開始就沒有什麼好訊息的話,百姓們反倒不會如此大的意見。畢竟沒有希望自然談不上什麼失望的。可是現在,軍隊的無能被展現的活靈活現,也就不怪大家會有意見了。
而這種意見的直接結果就是信任喪夫,自行報名參軍的壯年男子越來越少,以至於後期兵源嚴重不足,不得以之下兵部不得發下公文,開始了主動徵兵,但凡是家中有壯勞力的,都將成為被徵範圍之內。
這種強行抓壯丁的行為,自然引來了一片片的混亂。時爾於大街之上,就能看到壯年男子被強行帶走的一幕,一時間整個京師都被籠罩在了陰雲密佈之下。為了此事,更是不知道有多少的御史上本彈劾兵部,認為他們的所為已經影響到了社會的發展穩定。
奏摺被送到了皇上朱祁鈺的龍案之前,讓這位年輕的皇帝也是有些無可奈何。
自他上臺,大明便已不得往日強盛之態,接連的大敗之下,使得世襲的軍戶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提供新鮮的血液,不得以徵招普通的百姓入軍為伍就成為了必然之勢。好在的是以楊晨東的軍神之名,報名入軍者甚多,一些個有志書生也有不少投筆從戎之輩。
看似形勢大好,但隨著石亨這一次的大敗,帶軍五萬人浩蕩出城,回來的卻只剩下了一半之數。為此不知道多少家族支離破碎,多少人家是白髮送黑髮,京師之中竟然百戶中就有一兩家掛著白布的。
如此慘烈的一幕自然引得投兵熱大減了。為了保證兵源的穩定,為了保證京師和皇權的安全,下面的人也不得以強以徵兵。這些事情,朱祁鈺都是十分清楚的,甚至就此事石亨和兵部尚書儀銘還專門的彙報過,並說了一些後序的計劃,其中有些甚得其心。如此一來,朱祁鈺對於御史上的奏摺自然也就不予理會,統統扔到了一旁。
一次日本軍隊的事件,就引得京師局勢動盪,百姓離心。這一招楊晨東玩的實在是高明。而在京師中議論四起,百姓哀悼的同時,忠膽公確已經將目光放在了大明的南方,廣東地界上。
憑著從歷史書中獲得的知識,廣東之亂正在醞釀之中。安全域性的早已經派了過去,傳回的訊息是順平天王正為舉事做著準備。這便是楊晨東的優勢之一。
能夠更早的知道會發生什麼歷史大事,也好在上天對他不薄,很多事情並沒有發生什麼改變。那即是提前的知道了這一訊息,便應該有所準備才是,這對於他可是一次機會...
......
京師的大街上最近總是亂糟糟的。
為了兵源的事情,兵部也好,五城兵馬司也罷都沒有頭著,但凡是適齡又沒有什麼家資的青年都成為了目標,往往會於當街之上就被強行帶走,送入軍營之中。
大理寺衙門前喊冤的百姓是越來越多。她們都是失去了兒子、丈夫的婦人們。只是任由她們將事情說的如此之悽慘,也難以挽回家中男丁被帶走的事實。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越來越多的百姓們選擇了躲避。或是將家中的男丁藏起來,每日由婦人出面買米買面,或是想盡辦法將人送出城去,以防止隨時有官兵會破入門而抓人。
如此一來,倒是也成全了一些有勢力和背景的權貴。院落裡需要壯男家丁護院;生意上需要壯年男子幹活,這些個以往給錢不多的差事往往只能是一些三十開外的人去做,可是現在都成為了搶手貨,哪怕就是給的銀子很少,但依然還是有多少空缺就會有多人補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