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正是因為對這些東西瞭解的太多了,楊晨東才決定要改變一切,世界大同的思想方才佔據了極為主要的地位。
瞭解了歷史,才知道什麼樣的民族是不能寬容的,寬恕的。其中的日本便是最典型的一個。
這個地盤不大,地勢不好的弱小民族,起源於秦末,甚至可以說與漢人有著同宗同源的關係,這也使得在很多習慣上,甚至是文字上都有著許多相同之地。
但或許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讓他們從生下的那個時候起就有了一種緊迫感,緊張感。正是這樣的壓力讓他們可以發揮出高於自己數倍的能量來。
而也是這個漢族旁枝。每當漢民虛弱的時候,他們就會興兵而來,佔盡便宜而走;反之當漢民強大的時候,它又會搖尾乞憐,展現著自己弱小可憐的一面。
這翻來覆去,百試不爽的手段,偏偏就是能夠讓漢主一次次的容忍,以至於一直在養虎為患,最終導致後悔不迭的局面出現。
正是因為了解的太多了,楊晨東早就生出了不一樣的感覺來。面對一個隨時可能會翻臉,隨時可能會反咬你一口的漢族分支,最好的解決方式不是靠寬宏去容忍,也不是靠胸襟去感化,而是應該取而代之,直到達到同化,達到吞噬其文明的結果方才是一了百了。
換一句話說,對日本國,所謂的寬容是不會起什麼作用的。反之應該直接吞掉,然後從內心中去改化他們,直到讓他們正視自己的血脈,出身,讓他們知道自己也是漢人的一員。唯有如此,才算是徹底的解決。
當然,想法誰都可以有,更為關鍵的是能不能做到這一點才是最為重要的。偏偏擁有大倉的楊晨東目前就已經初步的具備了這樣的能力。憑著大倉中先進武器,在當時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民族和個人的皇族實力能夠擋的住先進於他們數百年的科技。
即然在硬體上條件先被滿足了,接下來就是創造機會和果斷出手了。
“用八百里加急通知高雄團長,迅速就位,並按原計劃執行。”心中有了決定的楊晨東,果斷的下達了決定。爾後這才看向著京師的方向說道:“一味的容忍並非是最好的手段,對付有些人,原本就不應該有任何的善念啊!只是可惜,無知的你們無法瞭解到這些。即然是這樣,那就由我來給你們上一課好了!”
......
內戰內行、外戰外行。這是很多朝代中都有的陋習。
就像是董春華等人。當瓦剌大軍近逼京師的時候,他們是束手無策的,不僅如此,想的還是如何逃走,如何的平安離開。但是面對著戰敗瓦剌的大功臣時,構陷起來確是無所不用其極,就像是突然變了一個人般,十分的聰明,使出的手段也是繁多。
在董春華以及儀銘等四部尚書的策劃之下,先是日本使者木村吉田出現在京師中最繁華的街道。他向眾人訴說著日本國與大明的世代友好,還說原本這種友好是可以長存萬年的。但正是因為忠膽公的魯莽,已經破壞掉了這份友誼。而這個後果很可能就是會引起兩國交兵,近爾影響到百姓的生活,不僅僅會在質量上有所下降,還會死上很多人,這可都是關係到尋常百姓的重要之事。
與此同時,另一種說法傳遍了京師的大街小巷。那就是年輕的東帥,年輕的軍神,年輕的忠膽公膨脹了。竟然絲毫不顧忌百姓剛剛得來的平安生活,而主張興兵日本國。這種絲毫不顧及友臨之國的感覺,不顧及百姓的生死之舉只是為了彰顯他領兵打仗的天賦。
這種只為自己,不顧別人的做法很快就引為了不少不知情百姓的反感。原本在百姓中呼聲很高的楊晨東,在形像上受到了不小的打擊。
更有商人集團此時落井下石。他們突然提高自己所售貨物的價格,對外卻說,這都是因為楊晨東提出商稅上繳所致的惡果。稅賦重了,商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只能羊毛出在羊身上,只能提升貨物的價格,而最終為這一切買單的正是普通的百姓。
種種的事情有如雨後春筍一般,突然冒出,讓一些原本支援楊晨東的百姓們心態上出現了巨大的動搖。一些個不知事理,不知真相的百姓更是直接撤去了家中擺放的忠膽公的長生牌位,更有甚者,直接將牌位燒掉,以解生頭之恨。
這就是普通百姓。在資訊並不發達的當時,他們很容易被各種不實的訊息和輿論所左右。或許正是因為他們骨子裡的善良,才使得他們更容易被別人去欺騙;正是因為他們心中有善意,以為別人會和他們一樣的心存善情,這才不會把別人向邪惡一面的想去,才更容易被別人所利用。
民意出現了巨大的變化,直接導致的結果是楊家銀行去存錢的人少了,去取錢的人多了;神仙居去吃飯的人少了,由原本的一座難求,變成了如今的門可羅雀;天外天貿易商行之人,取貨的商人少了。有幾人想借機發財的商賈,往往剛提貨不久,就會受到莫明的攻擊,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貨物被搶,損失慘重。而這些事情一旦報官往往也是會不了了知,無人去管去問。
安全域性把每一天發生的事情都記錄成了文字,詳實的送到了楊晨東這裡。書房之中,這些寫成了紙張的情報與日俱增,高高的摞了起來,讓人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