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帶著軍需來大明> 第一百四十三章 楊讓的無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四十三章 楊讓的無恥 (1 / 2)

大勢以定,所有的臣子是跪倒了一地,呼聲也是一片。自古有著三請之說,當下朱祁鈺便出聲拒絕著。隨後就是群臣在請,在拒,第三請的時候,這才定下了大事。當即,眾群與朱祁鈺一起去見皇太后,做著最後一道審批的手續。

當天,朱祁鈺成為了皇帝。因為戰事迫近,事急從權。群臣跪地便是認了朱祁鈺這個皇上,號代宗,年號景泰,又稱景帝。立英宗之子朱見深(後之憲宗為太子。這重要的聖旨,是由金英下傳的。

此時,金英成為了英宗時期王振那般的權臣。金英也得到了孫太后和新皇帝的寵信。

不管是王振還是金英,這都是制度和環境下必然的產物。明朝是個皇權空前強大的朝代。這是明朝皇帝敢於把權力分給太監的基礎。

別看明朝那些太監權力大的沒了邊,可真到了皇帝要辦他們的時候,往往只要一紙詔書,這些太監就萬劫不復了。劉瑾、魏忠賢下場皆是如此。所以皇帝壓根就不擔心太監產生異心的問題。

其次,皇帝也不得不重用太監。明朝的文官集團很是強大,鼎盛時期敢於公然指責皇帝。皇帝雖然貴為天子,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可是在面對群臣的時候,自己卻成了孤家寡人。

為了打破文官集團鐵板一塊的現象,皇帝就只能起用身邊的太監來牽制文官的權力。而太監雖然心裡陰暗的居多,但他們都清楚,自己唯一的依靠就是皇帝,因此都是忠心耿耿。所以,對皇帝來說,太監要比文官靠譜的多。

且說金英掌握了主動權,按說應該馬上拿王振的勢力開刀才是。可這並非是和平演變的結果,而是危難之中上位的。此時軍報上瓦剌大軍正在步步逼近,倘若此時宮中在亂的話,於大局是十分不利的。

也是為了給景帝朱祁鈺一個好印像,金英沒有對那些王振餘黨進行打擊,反倒是開始團結大多數的人,準備一起共抗大敵。正是因為他的大度,一時間竟然有不少的太監主動投誠,改換門庭,便是一些個忠心王振之人,也變得老實了很多,躲於眾人中間不在發生。

比如說原王振心腹御馬監掌印太監陳官,就變成了一條不會咬人的老狗,變得十分乖順,但凡是金英下達了什麼命令,是完全有服從,看不出一丁點的異樣來。

還有就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曹吉祥、高讓、牟木以及御馬監的掌印太監錢僧保等人,都是十分的低調。不搞事,不惹事,對於分配的任務盡心盡力的去完成。

但是所有人都看的出來,這些人還在等著看形勢,看著瓦剌大軍來了,要如何對之方才會做最後的決定。

對此,金英也是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朱祁鈺願意放權給自己,但不會沒有一丁點的底線,如果他想要一統太監集團,這個連王振都不曾做到過的事情,怕是第一個倒黴的就可能會是自己了。

還是那句話,可以用你,但也要防你。這便是皇上對太監的基本態度。

金英成了掌權太監,又被代宗朱祁鈺升為了司禮監的掌印太監,一時間是大權在握。他的獠牙也由此展開。

太監集團不好輕動,都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有什麼風頭吹草是很難瞞的過去,那他就開始向大臣們下手。安排剛被提升為錦衣衛都指揮使的呂貴,行走於各大臣的家中,尋找他們的破綻和問題進行要挾。

呂貴帶著新任的錦衣衛指揮僉事韓志一一拜訪重臣。

工部尚書石璞原來是從王振那裡謀得職位的,王振倒臺後,他就透過呂貴向金英行賄保住了職位。金英的家人還向營繕所官員及內使葉景榮索要石、草等物料給金英建造私室,等等。

不少的重臣都因此受到了要挾,輕則拿出一筆銀兩了事。重則直接被下了詔獄的也是有的。

胡府,做為禮部尚書胡濙的府砥,同樣也沒少受呂貴和韓志的刁難。不僅出了一大筆銀子,胡長寧也被以停職反醒為由,要求在家思過。

金英弄出了這麼大的動靜,引得一些喜歡鑽營的官員們在也無法淡定,紛紛想辦法與其套著關係。其中就有翰林院學正王苟,也就是楊朵的丈夫。

王苟把家中所有的金銀都送給了錦衣衛新任僉事韓志,因此官位得到了擢升,由原本的正九品升到到了正七品的編修。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