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王振的堅持,加上又不知道怎麼說動了英宗朱祁鎮同意,大軍只得向山西蔚州而去。
但就在快到蔚州,距離紫荊關還有四十里的時候,王振又突然改了主意,不在向蔚州去了,要求大家停下,理由是怕大軍踩壞了蔚州的莊稼。年前的時候,他可是從楊家莊和戶部那裡弄來了大量的土豆種子,種植於此。
為了保全這高產農作物,大軍不得前行。這個理由又一次說服了朱祁鎮,大軍改向宣府進發。
對此,楊晨東依然保持著沉默。此刻,他便是力勸又能如何?以他現在的身份和地位,他的話是不可能被英宗和王振所採納的,貿然提出,只會引來他們的反感罷了。
明大軍已經向宣府進發,一直在跟在身後的也先也起了心思。
也先的主力騎兵也就三萬人左右,面對明軍五十萬的主力,它心裡也沒有譜,也沒有把握一戰而勝,尾隨了明軍走了十幾天,看著大明軍隊像一個笨青蟲一般的扭來扭去,漸漸的,讓他心中充滿了底氣。看來這五十萬人戰鬥力不強,不堪一擊,這便就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瓦剌精銳騎兵分兩路突襲明軍大隊,聽到訊息的王振很緊張,緊急收縮軍隊,並派恭順侯吳克忠、都督吳克勤等引兵拒戰,結果大敗,吳克忠部作為明軍後衛,兵力當在萬人以上,可依然還是不堪一擊。
一戰而敗之後,又派遣成國公朱勇、永順伯薛綬率四萬人馬至鷂兒嶺與也先交戰,結果中伏,全軍覆沒。
朱勇率領的這支人馬是明軍精銳,以騎兵為主,這支部隊覆敗後,明軍事實上已經喪失了同也先決戰的本錢了,同時軍心也已經開始渙散。這樣,明軍到達土木堡的前一天,已經損失慘重,減員當在五萬以上,實際兵力(不包括運輸兵和戰爭所用的民夫)已經不足二十萬,並且喪失了精銳的騎兵。
當朱勇帶領三萬鐵騎中了也先埋伏,片甲不回的訊息傳來,朱祁鎮和王振直接嚇尿,撒丫子就往回跑。
於八月十三日,大軍進駐土木堡。
大軍到達土木堡的時候,天還沒有黑,太陽也沒有落山。此時距離淮來縣城只有不過區區二十里,一個急行軍即可以趕到。一旦大軍進入到縣城之中,拒城一戰,瓦剌騎兵將無可奈何。
此時,可稱之為生死攸關了。王振又起了么蛾子,命令大軍停下,停止前進。
原來千餘輛屬於王振獨產的輜重車輛還未趕到,這些可都是一路之上,邊軍孝敬給王振的東西,價錢上百萬兩。作為此次北征的實際話事人,地方官“壯行”的饋贈當然都被王振笑納了。
沿途官員的饋贈太過豐厚,所以王振捨命不捨財,放棄了進入堅城懷來的大好機會。
王振要求所有人等著車子到了再一起走。於是就在土木堡這個地方,英宗朱祁鎮,上百名文武官員以及幾十萬大軍就在這裡傻等了一夜。
待到天亮的時候,千餘車輛依然未到,王振也有些等不下去了,他心中知道,車子是來不了了,這個時候他也想要走了。可惜的是,此時再想走已經走不了了,有一夜充足的時間,瓦剌三萬精銳的騎兵,早分成幾麵包圍了明軍。
結果數十萬大軍被兩萬瓦剌騎兵“包圍”在了沒有水源的土木堡。
要說三萬包圍幾十萬,平時是不可能做到的,但這些天的折騰下來,大軍早就成為了驚弓之鳥,士氣全無,完全失去了原本戰鬥力的大半。
王振此時也被衝來的瓦剌騎兵嚇到了,慌亂之中,以土木堡為中心,挖壕溝,設圍障以求自保。
只可惜,王振並不懂戰,也不懂兵,連地形都看不懂。土木堡這裡地方地勢高,無泉缺水,本就不是能守的地方。所以在接下來,幾十萬明軍被也先圍著打,整整二天三夜,沒水之憂越來越重。
明軍掘地三尺也挖不出一滴水來,大軍士氣全無,軍心思變。
八月十五日,也先突然撤軍。說是不打了,還派來了信使過來說是要談和,這根本就是欲擒故縱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