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認為重點應該放在安東都護府,作為朝廷以後北伐的前進地,安東都護府不容有失。”鄭凝績建議道。
“陛下,臣也認為應以安東都護府為重。”鍾傳說道。
對於這幾位大臣的建議,李曄並不滿意,他不喜歡被動防守,更喜歡進攻。
但說著說著,還有人提出和親,先讓契丹退兵。
對於這個建議,李曄直接把桌上的那個硯臺扔了出去,然後大罵著那個大臣,並直接當場下旨連降三級,貶到地方任職去。
和親?
和你妹,和親是不可能的,堅決不和親。
看到聖上對和親如此排斥,其他大臣也不敢提了,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下一個被硯臺砸傷的人。
一眾大臣眾說紛紜的時候,劉奎則是站了出來。
“聖上,臣以為安東都護府應以防守為主,確保安東都護府安危。但在代北,可以主動出擊,配合安北大都護府的軍隊,夾擊契丹大軍。
契丹人擅騎射,不善攻城,被動防守指揮讓契丹人在代北如入無人之境。”劉奎說道。
“秦國公,契丹有騎兵二十餘萬,朝廷大軍如何力敵?”有人提出了質疑。
“契丹跟其他遊牧民族一樣,全民皆兵。所謂的二十多萬騎兵,不過是拿著武器的普通部落男子,帶甲之士並不多。
反觀我大唐軍隊不同,騎兵皆披甲,皆可以一敵十,步軍方陣更是這種遊牧民族騎兵的剋星。
如今代北西側有安北大都護府的八萬步騎,朝廷只需集結一支五至十萬人的精銳之師,從太原出代北即可,然後尋求與契丹交戰。
只要能在代北擊潰契丹大軍,則代北無憂,安東都護府的危機也就隨之解除。”面對質疑,劉奎侃侃道來。
“劉愛卿,若是朕以你為帥,率軍出征代北如何?”李曄心念一動。
劉奎微微行禮,“陛下,其實以申國公為帥即可,領兵馳援代北可從一眾禁軍將領中挑選。這是一個磨練的機會,若是後面陛下北伐契丹,也需要更多熟悉塞外草原作戰的將領。”
劉奎此話,自然是拒絕了。
至於原因,可能其所說只是其一,但短時間劉奎的確沒有領兵的打算。
“兵部,河東、河北、齊魯、河南等地半個月內可以抽調多少軍隊?”李曄問道。
“回陛下,若是半月內,齊魯、河南兩道可各抽調五千,河東、河北可抽調一萬。
若是需要更多,需要更長的時間,各地的駐軍並不多。若是抽調太多,容易影響諸道日常防務。”徐世仁沉聲道。
“那就抽調河南道、河東道、齊魯道共計兩萬軍隊,在半月內抵達太原,由王彥章率領,跟隨左天策軍前往代北退敵。”
“另,左羽林軍大將軍陳治安,負責指揮左羽林軍和一萬河北州兵,馳援蔚州。
王彥章和陳治安兩路大軍,皆歸李洪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