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存在的時間倒是挺長,比後梁、後唐、前後蜀這些長了很久,基本上走完了整個五代十國。
李振有些疑惑,“陛下聽說過他?”
李曄一愣,意識到自己又表現過了,點了點頭,“聽人提過,有點印象。”
然後李曄就沒有繼續在這個問題上過多提及,李振雖然疑惑,也不可能追著皇帝問,便把疑惑壓在心底。
很快話題便轉移到了河東問題上,參與的人也就多了,自然不止李振。
內閣七人和六部尚書都在,除此之外,還有兵部侍郎、幾個樞密副使,還有李洪、劉奎、李英旭,一共二十人,但無疑都是此時大唐權力中心的代表人物。
之所以李曄把這麼多人叫在一起,主要還是因為無法確定主帥。
此時朝廷已經決定對河東用兵,左天策軍、右神策軍、右神武軍、神機營都在準備開拔,加上河中的左神策軍、左羽林軍,這六支軍隊就有著將近十六萬人。
所以這段時間戶部、兵部、工部很忙,連帶太府寺和司農寺都很忙,都在準備糧草、武器這些。
這可是自陛下登基以來,朝廷最大規模的一次用兵,連神機營都準備出動了。
之所以到現在朝廷都沒有頒佈應對昭義和河東的詔書,就是因為李曄還沒想好以誰為帥。
鄭從讜無疑最合適,可這位已經六十八歲了,這在大唐,可算是高壽了,一般人都活不到這個年齡。
還有兩年,鄭從讜就該致仕了。
而且其年歲實在不,身體這些也大不如從前,再讓其領兵出征,的確有些不合適。
除了鄭從讜之外,合適的王鐸、鄭畋等人都去世了。
裴榮不行,其雖然是樞密使,但卻不懂指揮作戰;劉巨容倒是武舉出身,可李曄不太放心他,這位可是當初棄城逃跑過。
除了這二人,劉麒鎮守蘭州;李洪缺乏指揮十幾萬大軍的經驗;劉奎也差了點;至於東方逵和張鈞,李曄也不大敢把這麼多大軍交給他們指揮。
於是乎就出現了現在的局面,朝廷拿不出合適的領兵統帥,自然無法對河東採取實際的行動。
就在眾人拿不出結果的時候,李曄不滿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乾脆朕御駕親征算了!”
御駕親征?
聽到這個提議,一眾大臣連忙反對。
“陛下,不可啊!”
“陛下,您是九五至尊,怎麼能以身犯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