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兩千逃脫,但此戰大敗三萬叛軍,自己只損失了不到兩千騎兵,可為大勝。
而且這支叛軍被殲滅,襄州的趙德諲就失去了一支重要的援軍。
沒有了這股援軍,趙德諲別說擊敗朝廷大軍,能否守住襄州都是一個問題。
王建肇率領的三萬援軍在宜城附近全軍覆沒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了襄州城內。
得知這個訊息後,趙德諲在府中大發雷霆,瓷器都不知道摔壞了多少,甚至連一些僕人、侍女都被殃及,直接被趙德諲當場砍殺。
沒有了這支援軍,趙德諲手上的軍隊頓時有些捉襟見肘。
雖然這段時間他把城內的一些青壯武裝起來,使襄州城有著五萬大軍,可這依然無法讓趙德諲自信起來。
而各州縣的三萬駐軍,也只來了不到一萬。
很簡單,看到趙德諲即將戰敗,這些人也不想把自己的軍隊派過來送死,而是坐岸觀火,甚至派人與唐軍接觸,商量歸順一事。
這些叛軍將領,有不少是原朝廷軍隊的將領,因為敗於秦宗權手下,無奈投敵。
之前秦宗權勢大,他們也就樂得在秦宗權手下待著。
現在趙德諲即將覆滅,秦宗權也自顧不暇,這些將領便有了其他想法。
所以現在趙德諲手上只有不到六萬軍隊,除了兩萬精銳外,其他的都是烏合之眾。
除了當炮灰外,不堪大用!
而秦宗權那邊的援軍,起碼得十天才能趕到,而且只有五萬軍隊。
十天?
雖說不多,但也總比沒有好。
不過前提是得堅持十天才行,所以趙德諲一邊讓心腹之人佈置城防,一邊派人去談投降條件。
不過現在,朝廷方面佔據主動權,鄭從讜提出的要求就比較苛刻了。
交出軍隊,然後讓趙德諲擔任一州刺史,並勸說陛下給予其一個縣伯。
而且只給趙德諲兩天的考慮時間,過時不候。
一州刺史?交出軍隊?還有一個伯爵就打發了?
趙德諲認為這是唐庭對他的侮辱,先不說唐軍能不能攻破襄州還是一回事,就給出這麼沒有誠意的條件。
生氣歸生氣,不過趙德諲還是派人跟唐軍斡旋,想盡辦法拖延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