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公公多慮了,壽王已經派遣李洪率領左天策軍三萬五千大軍出陳倉、褒斜前來救駕,我們只需要在寶雞堅持兩天時間即可。”一身盔甲的劉奎沉聲道。
左天策軍?三萬五千人?
聽到劉奎的話,在場的人都心思各異。
要知道李曄初到山南西道的時候,天策軍才一萬人,後面田令孜斷絕了對天策軍的糧餉,誰想到天策軍實力不僅沒有削弱,反而增加這麼多。
有左天策軍豈不是就有右天策軍?左天策軍就有三萬五千人,意味著右天策軍可能也有這麼多軍隊?
想到這兒,在場的人心情可謂是五味陳雜。
田令孜自然是懼怕;
李儇則是發著呆,沒想到印象中年幼的壽王手上居然有了如此實力;
韋昭度、孔緯等大臣則是不知道在想什麼,如今陛下勢弱,朱玫擁立嗣襄王李熅稱帝,現在壽王手上有如此雄厚的軍事實力,難道會對皇帝這個位置不管不問。
他們這些大臣自然知道李儇這個皇帝昏庸無能,不過在他們心中的新帝應該是吉王李保,現在這麼一看,吉王完全不是壽王的對手。
而且韋昭度心裡也在擔心,他之前因為族中生意被強徵商稅一事在陛下面前說了不少壽王的壞話,現在壽王有可能崛起,也不知道會不會秋後算賬。
楊復恭的心情也很複雜,此時的他跟壽王是合作關係。兩人早年就合作過,不過當時的他看不起壽王,後面因為不想得罪田令孜就斷了跟壽王的合作。
雖然現在皇帝重新啟用他,但此時神策軍崩潰,在寶雞的神策軍連一萬人都沒有,而且這些還掌控在田令孜和劉奎兩人的手中。
他不是沒有依仗,他堂兄弟的義子楊守信就在鳳州,手上有幾千軍隊。這次他出山,就給楊守信去了一封書信,對方很快就率領軍隊前來支援,這也是他目前最大的依仗。
若是楊守亮也來了,自然更好。不過楊守亮在商州,遠水解不了近渴。
至於跟李克用交好,那都是虛的。
想到壽王會率領數萬大軍前來救駕,也不知道這個合作關係會是什麼局面。
“出陳倉道?”田令孜留意到這個細節,心中有些擔憂,試探著問道。
田令孜這麼一問,眾人也有些好奇為什麼天策軍會從這裡走。
從興元府到寶雞縣,大致有三條路:第一,首選連雲道,連雲道分為三段,從興元府出發是走褒斜道,中間部分才是新修的連雲道,從鳳州到寶雞則是沿用陳倉道,這條路是從興元府到寶雞最近的一條路;第二就是直接走褒斜道,然後從郿縣向西到寶雞;第三陳倉道最遠,因為其要過興州,相當於繞了一大圈。
照理說壽王的軍隊從興元府過來走連雲道和褒斜道最為方面,可劉奎又說了走陳倉道,他們不認為劉奎是口誤。
“回稟田公公,按照殿下的命令,的確有一萬餘大軍借道興州走陳倉道至寶雞。”劉奎身後一個年輕男子突然說道。
“你是何人?”看著眼前這年輕人,田令孜覺得有些眼熟。
他可以肯定眼前這人是壽王身邊的人,他有印象,只是具體身份記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