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看來,對於如今的楚維陽而言,這一切發源自天地之間的外象量劫的磋磨,對於楚維陽產生的壓力,甚至都還遠遠不如道人闡發於自己心神之中的心魔念頭所帶來的壓力大。
甚至,真正說來,這叢生的心魔念頭,所帶給楚維陽的,並非僅僅只是純粹的壓力而已,而是真正意義上直指量劫磋磨的某種危局。
誠然,而今看來,這浩如煙海的心魔念頭,也僅只是引動著那連綿的至道雷霆雨瀑不斷的轟落而已,可是在至道雷霆的化解之中,如是的每一道心魔念頭,事實上都有著輕則教楚維陽道心蒙塵,重則教道人心神畸變的真正奇詭邪異的威能。
那心魔念頭可以無數次的在至道的雷霆之中化成齏粉,但是隻要有一道念頭真正的落在了道心之中,對於楚維陽而言,便盡都是需得傷筋動骨的心神創傷。
甚至若是接連落下複數量級的心魔念頭,饒是楚維陽,一時間的不查,那發源自心神之中的畸變,或許也要教道人萬劫不復!
而且,楚維陽很是懷疑,若是彼時,自心神之中拔除心魔念頭,又或者是調養如是心神創傷,凡所生髮,皆要留痕,彼時,在這其中空空耗費去的,實則是楚維陽的才情與底蘊。
是使得楚維陽在如是頻繁的空耗之後,哪怕再躍出了一步,那先被削去了一層的萬仞山嶽,縱然再拔地而起,其頂峰處的頑石,卻也不足夠再觸碰到高懸的天門,更不要說是去撞開。
或許,這才是無量心魔之劫的真正“威力”所在,其所代表著的濁世天意,所取的非是楚維陽的性命,而是要斷楚維陽的道途!
也正因此,這漫漫求索的路上,心魔念頭可以失敗無數次,但是楚維陽卻不容許在這場看不到硝煙與血煞的爭鋒之中,失敗哪怕一次!
於是,真正論算起來,十分漫長的時間裡,楚維陽都真正是在負重前行。
這是昏黃濁世的深處,是真正被無垠與蒼茫所包裹著的地方,歲月和須彌的概念盡皆在此處變得朦朧與模糊。
楚維陽僅只能夠做到用道場三界的四時變化來錨定世外的光陰流轉。
但是自從道人立身世外伊始,道場三界便在恆久的進益與變化著,其本身的四時變化都有著劇烈的波動,尤其是在而今徹底蛻變與昇華成就是界天一般存在的當口,這種四時的內外印證上偏差頗大,僅只能夠起到十分微弱的參考意義。
而在這樣的相互印證之中,大抵上,是從舊世走出及至霧海行舟遁至此間的時間消耗,至少足足兩倍還要多的光陰,在楚維陽靜靜地趺坐在波瀾不興的昏黃汪洋之上,身披著昏黃霧靄的“負重前行”的參道悟法之中,緩緩地流逝了去。
變化很多。
譬如對於古界諸般的吞噬與煉化,已經真正意義上走過了半道而中途,以這樣迅疾的速度,距離著道人穩穩牢牢駐足在雙道途鹹皆八境,真正古往今來地仙層階的極致,已經是可以預料到即將到來的蛻變。
譬如隨著那連綿轟響的雷霆雨瀑,不斷的有著心魔念頭的殘骸與餘韻,相繼從楚維陽的思感與念頭之中跌落,進而在無上天魔神韻的牽引之下,隔空映照在太陰諸魔奉聖天中,在玄黃雲海之中歷經磋磨,成為萬道龍相的資糧與薪柴。
又譬如,隨著楚維陽的參道悟法,在這長久的參道悟法的過程之中,二十四部神通篇章的珠璣篆紋懸照在圓融智慧之中,此時間伴隨著一束玉光清輝的洞照,霎時間,每一部神通篇章的篆紋之後,鹹皆是斑斕的靈光躍動。
而在如是靈光的躍動之中,依循著永珍諸法的生息與變演,依循著無垠概念的靈韻將無量的變演本質得以支撐起來,這頃刻間,幾乎每一部神通經篇之後那躍動的靈光之中,盡都是一篇又一篇依循著本經,依循著永珍諸法的不同側重,相繼變種而成的神通經篇。
無量而繁浩,珠璣而晦澀。
參道悟法的路上,變化繁多,甚至每一頃刻間,楚維陽都能夠垂落一篇舊世海疆之中從未曾有過的變種之神通經篇,闡述著無上神韻,與某一至道有著近乎於渾一的交織與共鳴,從而成為無算諸修趨之若鶩的篇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