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有的,這一剎,連翻卷的雲海之上的罡風都盡皆消弭了去。
四面八方的雲海被以道法匯聚而來化作綿延厚重的高臺,高臺上,更有五色靈土壘聚成丘嶽,最高處的平坦檯面上,是楚維陽趺坐於三十六品蓮花法臺之上。
而在楚維陽的身後,百花樓的三代有道真修之嫡傳,盡皆跪坐,一人捧拂塵,一人捧玉爐,一人擎華蓋。
側旁處,是血煞道主輕晃團扇,是齊飛瓊撥開多餘的雲霧使得天地清朗,是允函手捧玉磬擊發雷音肅靜。
更高桌處,淳于芷雖然未曾顯照,卻有鳳凰火靈顯照,兜轉懸空,降下祥瑞之氣。
而待得楚維陽再看向面前,看向遠空,看向四面八方去的時候,山野間,層雲中,入目所見,盡皆是諸宗修士身披制式法袍,在林立之間,顯照的涇渭分明。
更遠處看去時,那翻湧著濤濤大浪的玉髓河中,更有外海大妖裹挾著磅礴水氣,齊皆身形恭謹的顯照。
這一眼看去時,楚維陽像是將整個三元極真界,將整個寰宇永珍,盡皆容納入了自己的眼中。
而同樣的,也正是在整個三元極真界,在整個寰宇永珍的注視之下,楚維陽緩緩地,不疾不徐的輕聲開口。
從古之九天十地格局,再到一朝天變之後,新舊兩道彼此大道爭鋒所引動的三元極真界中秘辛橫貫一世。
從這煌煌一界的萎縮與封閉,再到這悠悠萬古歲月裡面,那昏黃濁世之中新舊兩道累累血戰,以及那古昔年時先賢迫不得已走過的血淚篇章。
再到後來,從楚維陽一朝驟然立身在世外,倉促之中駐守大界門戶,再到一番血戰之後遠走寶仙九室之界,再到以天師道法引大界而回返上清玉平之界……
當諸修盡皆在這一過程之中聽得如痴如醉,且驚且詫,當他們明白楚維陽為得庇護三元極真界都做出了怎樣的事情,當他們明白為得有今日的傳法諸宗楚維陽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這一刻,前所未有的劇烈嗡鳴顫抖之中,罕有的,渾厚至於不可思議的海量天機靈犀與香火之力的灌湧,使得那琅霄山主玉印和雲海青天符筆盡皆由虛轉實,真切的顯照著,並且在顫抖嗡鳴裡竭盡全力的吞噬著靈犀與香火。
而同樣的,不知何時,那一卷《玉冊》已經懸照,朦朦朧朧的玉光清輝渾如紗衣也似的籠罩著楚維陽的身形,愈發襯得他似萬法宗師,似元門聖賢。
不!
伴隨著這一場法會有條不紊的進行下去,做得了這般偉業的楚維陽,在這三元極真界中,便已經是萬法宗師,已經是仙道聖賢!
而自此伊始,將會有足足百餘日的時間,這偌大的一整個天地之間,都將僅只響徹著楚維陽一個人的聲音。
——
大道幽深,如何訊息,說破鬼神驚駭。挾藏宇宙,剖判玄元,真樂世間無賽。乾元山前,寶珠拈出,明顯玉般光彩。照乾坤、上下群生,知者壽同山海。最至極、翠靄輕分,瓊花亂墜,空裡結成雯蓋。金身玉骨,月帔星冠,符合水晶天籟。清淨門庭,聖賢風範,千古儼然常在。願學人、達此希夷微理,共遊方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