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凝視著那熠熠生輝的玉光本身,楚維陽像是無端的有著某種感觸,這神通種子的徹底凝鍊的過程,那早先時歲月光陰裡的造化,渾似是一部厚重的經篇道書寫下了繁盛的浩如煙海的文字之後。
直至此刻,那與其氣韻與靈韻本身相契合的神通經篇的灌湧,才像是這一部厚重經篇道書的最後一頁篇章的最後一行字句落下。
這一行字句本身或許便蘊藏著字字珠璣的高卓義理,而且無有這一句話的落下,那經篇便不完整,道書便無有所成。
而事實上,這頃刻間,楚維陽也因為真切的見證了原初版本神通種子的凝練之後,進而無端的在心裡鬆了一口氣。
這種油然而生的鬆弛感,並不是因為別的,而是意識到一枚神通種子的關隘到底在於甚麼。
往昔時,楚維陽只是將神通種子看的很是重要,但終歸覺得這樣的外物在修為的過程之中佔據著太重要的篇幅,有些失之於道法的中正平和。
但是而今,藉由著原初神通種子的徹底塑造過程,遂使得楚維陽明白,悠長歲月的洗煉也好,先天靈脈與無上菁華的相互造化也好,真正將這樣渾厚的靈韻起到點化作用的,實則是神通經篇本身,是在修士的心神之中,被打磨至圓融無漏,並且落於文字的神通經篇本身。
而真正的神通種子的凝練,而今的過程也僅只是承載著一切的外象凝練而已,真正的關隘一步,實則在那輕靈道音叩問楚維陽心神道法的時候,便已經在經篇的遴選過程之中,得以完整的塑造。
這不再是假於外物的修行煉法,而是最為虛實、有無相宜的己身道法掌握與天地自然靈韻之間的印證。
這才是真正最為中正平和的一條路!
“先賢……道法……”
於是,這樣的認知本身,也在這頃刻間化作了楚維陽情緒最為複雜的輕聲呢喃也似的感慨聲音。
而也正伴隨著那悠長的感慨聲音在這頃刻間暈散在洶湧的須彌風暴之中去的時候,遠遠地再看去時,那寂無古界之中,伴隨著玉色輝光的沖霄而起,接連的繁盛靈韻的躍動之中,那本就簡明的珠璣篆紋的神通經篇,便已經徹徹底底的湧入了那玉輝之中。
這以漫長光陰歲月所書就的厚重經篇道書的最後一句話,終於在這一過程之中得以補全。
下一瞬間,靈光的流轉之中,再看去時,那玉輝本身反而吞噬著那凋敝古界的晦暗底色本身。
漸漸地,再看去時,當那晦暗底色與玉光清輝本身一點點的統合與渾一的過程結束之後,純粹的墨玉色澤,漸漸地從那輝光之中顯照出來。
而且,不似是往昔時楚維陽所熔鍊的太陰煉形玄棺那樣,古寶的材質呈現出純粹的水潤光澤來,這一刻,那墨玉的色澤,哪怕籠罩在繁盛的輝光之中,但卻仍舊給楚維陽以某種質樸甚至是粗糲的感覺。
好像是這神通種子分明是在此刻才將將凝聚而成,但實則這久遠的歲月光陰的滄桑氣韻,卻自始至終都存在於其上一樣。
而且伴隨著某種塑造的完成,遠遠地看去時,那高遠的古界的天野之上,自斷裂的山嶽之間洞照向整個天野的輝光,盡都朝著那神通種子本身灌湧而去。
而在這一過程之中,那神通種子本身竟也渾無半點靈光的顯照,更相反,伴隨著這些靈韻的相繼汲取與吞納,那神通種子本身反而顯得更為質樸了些。
古拙若山石草木也似。
而也正在這樣的吞噬與吸納的過程之中,幾乎僅只是頃刻間,遠遠地再看去時,那遼闊天野之間,一切的輝光本身盡皆蕩然無存,那重新變得晦暗的底色之中,僅只有著純粹的先天靈脈的氣息仍舊在天地之間彌散。
彷彿這一枚神通種子的凝練,生生將那遼闊而高遠的一整個世界的靈韻盡皆在其中吞噬殆盡了之後,方才得以凝練一樣。
而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之中,楚維陽身上趕忙展露出《太陰煉形》的神韻氣息,霎時間,渾似是有無上瞳術方才得以洞見的那微茫的一枚神通種子,倏忽間乘著淡薄的些許玉華,朝著楚維陽立身所在之處飛遁而至。
下一瞬間時,這墨玉神通種子,便已經倏忽間懸照在了楚維陽的面前。
仔細看去時,事實上,伴隨著神通種子的凝練,這會兒的楚維陽已經遠沒有了凝練過程之中的悸動與狂喜。
道人實則是在享受這道法演變的過程,對於結果本身而言,這一枚神通種子,與楚維陽己身所擁有的那一枚神通種子,端看去時也渾無有甚麼分別。
除卻那截然不同的玉質顏色之外,也盡都是在那渾圓玉果的嶙峋表面上,盡都以古篆紋字烙印著各不相同的圓融經篇而已。
於是,甚為相反的,楚維陽僅只是以尋常的心境端看了這墨色玉果一眼之後,便翻手將之好生封存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