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與此同時,當那筆觸的細密聲音引動這一切的天地之象,盡皆當這一切的天地之象復又歸咎於那筆觸之中的時候,則這一切的音韻本身,在這一刻也徹底成為了真正的煌煌道音。
那不再是筆鋒與紙面的摩擦聲音,而是道與法的磋磨聲音。
而在這樣的磋磨聲音裡,正是因為此時間諸修的屏氣凝神。
由一人之動,聽得自然之音,復又將這晃晃自然道音拆開開來,落在心神之中,聽得冥冥之中男女老少之聲含混,似是隔絕著大千世界,又似是透過歲月光陰傳遞而來。
“吾不發陰陽之聲,吾之大音無以召,故鼓之以雷霆,以聲召氣也……”
“道者,以誠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誠似愚,用默似訥,用柔似拙……”
“……”
仔細靜聽去時,那煌煌含混之音斷續,殘碎,零落。
可每每盡皆是玄奧珠璣字句,似是由那鐵畫銀鉤而來,由那風雨雷鳴而來,又像是由自己的心音而來。
連帶著,不同修士靜聽去時,復又盡皆各有所通悟一般,由那含混的字音之中,再聽的直指自身道法的玄奧字句。
那是諸般含混的男女老少之音再度與自然煌煌之音相交疊。
聲韻愈漸的非凡而不似人聲,渾如神鬼起訴,風雨驚怖。
如符梅老道此時間所聽聞——
“雷者,乃令也,乃天地之訊息,陰陽之動靜也……”
“萬物皆雷也,雖陰陽之激剝,亦由神人之興動,雷嗚則雨降矣……”
“……”
如宗老此時間所聽聞——
“葬者,藏也,乘生氣也。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謂之生氣……”
“氣乘風則散,散界水則止……”
“……”
又復有諸如丹道、劍道、器道,及至於諸微末道法之篆、符、陣,凡《道周》、《道衡》、《道童》三圖所囊括著,陰陽五行,無所不包,盡皆使人有所聞。
而縱然有實在修法過於奇詭之者,已能沉浸心神,所聆聽盡皆天地自然之音韻,真形之象,歸真之根髓。
陶醉期間,悠然而頓覺曼妙。
當然,饒是玄元兩道已然相諧至於此處,這會兒,也並非是所有的修士都已經盡皆沉浸在了那煌煌道音裡,以屏氣凝神的姿態觀禮著楚維陽的著錄書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