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也正此時,終於,楚維陽一甩袖袍。
五蘊天羅法傘懸照在了道人腦後的鏡輪之中,進而,伴隨著一縷微茫的五蘊毒煞之氣的垂落。
同樣的昏黃顏色在這一刻幾乎不費吹灰之力的相互交融成一體。
但也就在那一縷五蘊毒煞之氣要徹底融為這元氣濁流的一部分的頃刻間,霎時間,那昏黃顏色兜轉,在頃刻間,便化成了純粹的質樸與古拙的五色靈光!
蓋因為楚維陽習慣了五行輪轉之道,這才是道人習慣顯照出的五蘊毒煞之氣的模樣。
一縷微茫的五色靈光在顯照的頃刻間便開始了五行毒煞之道的生息運轉。
霎時間,渾似是烈火之中點進了一滴油脂。
伴隨著這一縷五蘊毒煞之氣從昏黃色再到五色的變化,好似是在這一刻,那元氣濁流裡面一切殘存的靈韻被盡數的煥發出來,緊接著,那元氣濁流本身,瘋狂的朝著那一縷微茫的五色靈光顯照之處灌湧而去。
好似是……好似是某種道與法自然而然演變的本能,像是混朦之氣自然而然的在趨近於不斷變換演繹的道與法,趨近於開天闢地,割裂陰陽,演化五行八卦。
這是無序在向著有序的演變。
而也正是這樣的“烈火烹油”的過程之中,幾乎不需要楚維陽再有甚麼樣的道法牽引,只是那一輪五色靈光懸照在那裡,不斷地在楚維陽的掌控之中,進行著五蘊毒煞之氣的輪轉,便有著源源不斷的元氣濁流灌湧而至,進而衝出這輪轉的迴環,化作一道五蘊毒煞之氣的洪流!
幾乎洞見了那一般無二的純粹與質樸古拙的五色靈光的那一閃瞬間,楚維陽先是如釋重負,進而是大喜過望!
如釋重負是因為,既然《天人五衰》神通仍舊能夠在這元氣濁流之中運轉,既然那些楚維陽能夠認識與不能夠認識的混雜元氣仍舊能夠透過人世間的道與法進行轉變,進而映照成五蘊毒煞之氣,便意味著濁流本身並不存在甚麼危及人世間,危及己身的問題。
而更進一步的大喜過望,則是因為濁流本身的元氣過分斑斕與豐沛,因為諸氣混同的“窮兇極惡”的兇戾氣韻,進而凝練而成的五蘊毒煞之氣,其品質之高卓,幾乎超乎了楚維陽的想象!
那是遠比昔日裡藉由著暈染老螺聖的道法本源所轉化而來的五蘊毒煞之氣還要更上層樓的法力品質!
可是饒是如此,楚維陽仍舊有著些許的不放心。
穩妥起見,伴隨著那五蘊毒煞之氣洪流的傾瀉而至,楚維陽再一翻手時,一朵玄雲幽霧顯照在了大淵深處,進而,幽霧玄雲裡面,七口太陰煉形玄棺接連顯照。
玄棺洞開的頃刻間,那五蘊毒煞之氣的洪流便全數灌湧入了玄棺之內。
以五蘊毒煞之氣為根基,復又接連持續不斷的歷經了六度轉化,最後在第七口主棺之中化作純粹的太陰煞氣法力顯照在楚維陽的面前。
如是時,方才最後見得那道果鏡輪之中寶光垂落,進而,這太陰煞氣法力,復又在五蘊天羅法傘的洞照之下,復返變化成了五蘊毒煞之氣,在被楚維陽煉化的同一時間,旋即灌湧入了道人的本命法寶之中。
霎時間,楚維陽那已經遲緩增長了好一陣的法力,便在這沛然的五蘊毒煞之氣法力洪流的灌湧之下,驟然間再度狂漲!
不僅僅是因為法力的沛然,更因為法力的過分高卓!
而且,事實上,在楚維陽的兩道真形道種的栽種之下,那第三竅的開闢本身,便具備著某種牽引的特質,與通衢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