頃刻間,一切七情盡皆消減了去。
而且或許是這樣的神韻的紓解方式,以及此刻師雨亭蛻變與昇華之後的心境,已經比剛剛登船的時候,更近於那種神韻發源的本質。
很快,楚維陽便發覺,在越過了一層壁壘之後,師雨亭記憶與烙印這些繁盛的符籙篆紋的過程,也遠比剛才的時候更為迅捷許多。
不僅只是如此,甚至師雨亭在這一過程之中,尤還有著餘裕,將這些烙印與記憶的符籙篆紋,在思感與念頭之中拼湊成一副依循著某種獨特順序的有類經篇的排列方式。
這大抵是制式寶器煉製法門始終傳續的好處。
哪怕而今古舟上一派荒涼,後來者依循著法脈的傳承,都還能夠透過寶器篆紋與道法經篇之間的聯絡,將之重組與復刻。
雖然說符籙篆紋本身仍舊不是文字,但是這樣的排列已經與經篇無異,知曉師雨亭日後將這些篆紋盡皆參透,至少收穫將不僅僅侷限於框架脈絡而已。
而也正是在這樣的一層層的觀照與記憶的過程之中。
師雨亭同樣在開啟著一件件緊閉的玉質門扉上的與寶器本源所貫連的禁制。
在這一方面,傳承之中並沒有甚麼不同,尤其是師雨亭已經算是二度與寶器的本源交織與共鳴,在寶器無主的前提下,這些門扉的禁制洞開並不曾引起寶器靈韻的甚麼反應。
可是,伴隨著一道道門扉的洞開,入目所見的場景卻教楚維陽和師雨亭甚是失望。
過分高卓的道與法,誠然能夠透過歲月光陰仍舊顯照著神境的力量,甚至那烙印在四壁之上的百道百花須彌法陣仍舊將每一間靜室盡都煉化成一方須彌一界,但是自始至終,恆常不易的盡都是道法本身而已。
這百界盡都不曾阻隔歲月光陰的力量。
而在歲月的銷蝕過程之中,美玉劣化成頑石,菁華腐爛成泥沙。
進而,這些頑石與泥沙本身,甚至在那沛然巨力與巨壓餘韻之下,已經扭曲著教人看不出了原本的模樣。
或許這其中,有著裝飾用,但是卻織就百花樓古之妙法的紗帳帷幕,或許有雕琢著華貴的古之符籙篆紋的經幢,有著真正存放有寶材和道書的須彌靜室。
但是而今,除卻貫穿著本源的諸般符籙篆紋,一切盡都不存在。
這終歸不是琅嬛諸法洞天。
教人惋惜,但卻也並不教人有甚麼樣的意外。
而漸漸地,這樣一層層的探索而過。
終於,神魔法相登上了船舫的頂層。
進而,道人駐足在了某一道門扉之前。
依照著師雨亭船舫之上的規制,這一間,該是寶器之主的臥房靜室,是整艘法舟的樞機所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