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教楚維陽更明白這並非是一時間的,因為之前那長久參合三元之後的餘韻所導致的臨時變化,而是真切的允函的心神改變的根源處,反而不在這些表象上面。
這會兒,兩人盡皆身處在雷池之中,楚維陽幾乎無需真靈入駐,便可輕而易舉的洞見允函的泥丸宮內景象。
靈臺上空,同樣的雷炁化作了霧靄煙霞將一切遮罩。
只是許允函初入丹胎境界的道法與底蘊還相對而言薄弱了些,那霧靄煙霞並不能算是厚重。
隱隱約約之間,尤還能夠看到那霧靄煙霞之中兩人神形略顯得明晰的輪廓與痕跡。
原地裡,楚維陽的神形未曾更易過,仍舊是磅礴之象,仍舊是玄雷與血焰顯照。
只是,在那道魔唸的神形懷抱之中,原本是面朝著同一方向,背對懷抱而趺坐的允函的神形,卻不知何時逆轉了趺坐的方向。
這本是參合三元之中的修持過程。
往昔時,也不是沒有過類似的變化,就像是昔日凝聚《道母圖》與《道童圖》的時候,也曾經有過在乎於此、在乎於彼,從三個不同的領域共同演繹著參合三元之高道的曼妙法門,並且將一切感觸自心神之中同時映照與疊加。
可是那僅限於參合三元的過程之中而已,屬於短時間內的變化,而伴隨著雲銷雨霽,一切都會復返本源。
因為一切有相,皆是道法之顯照。
哪怕是神形於泥丸宮內靈臺上的顯照,哪怕是其趺坐時手印的變化,甚至著不著法袍與天衣,所有有相的道法,都直指道法。
因而,外象的改變,便意味著道法根髓的更易。
便像是這一回,參合三元的過程早已經停止,但端看去時,兩人的神形顯照,卻似是已經恆定於這般的變化之中。
這是道法根髓的更易。
一切盡皆如允函所言說的那般一樣——
只有天心伏於魔唸了。
當然,原地裡,雷池的邊沿處,伴隨著一道又一道綿柔兼且悠長的呼吸聲音,一切變化盡皆在允函的身上抵至了終末。
七情消減了去。
哪怕仍舊以這般曼妙的身姿倚靠在池壁的邊沿處,可是任誰端看著那冷清而出塵的皎潔面容,所能夠想到的,都盡皆唯有姑射仙子的縹緲氣質。
尤其是伴隨著洞入丹胎境界,若有若無的鏡輪自其腦後虛懸,更顯得縹緲之間身形便要乘煙霞而去。
只是楚維陽明白,允函的一切盡皆不同了,她不再是一個冷清而罕有七情的人兒,只是這一刻,允函仍舊主動的做出了選擇,冷清仍舊會是其往後長久的外象,而那些真正熾熱的情緒,真正濃烈的七情,卻盡皆被她沉浸在了自己的魂魄真靈之中,顯照在了神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