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康坊,剛剛打理好的昌州進奏院內。
李絢坐在正堂上首,左側是昌州長史姚懿,右側是昌州錄事參軍弓嗣業。
三人面前,是從各部各縣調集來的昌州六曹參軍,六縣縣令和在京六縣縣丞,縣尉,主簿一類。
站在最前面的昌州兵曹參軍,是原千牛衛隊率張環。
張環跟了李絢好幾年了,昌州的州兵以後全部由他統領,昌州的兵權日後全部都在他的手上。
甚至就連司馬仁恩賜要調兵,也繞不過他。
戶曹參軍張弘愈,是原太僕寺丞。
昌州多牧民,李絢需要一個懂行的人,來替他把關。
法曹參軍韓泰,是原大理司直。
他是何以求的親信,不過年紀比較大,到昌州任職,多是為了未來兒孫。
倉曹參軍李升,是原戶部司儲員外郎,宗室子弟,皇帝安插的人。
士曹參軍沈員,原將作監丞。
將作大將楊務廉評價,其為人奇巧,轉士曹是為了前途,畢竟工匠的仕途很窄。
功曹參軍,原監察御史張巽。
這無疑是北門學士的人,他們沒拿到錄事參軍,但功曹參軍他們拿到了。
這些就是李絢未來的佐官,六縣主官。
李絢的目光落在第二排,六縣縣令。
同仁縣令餘澤,曲溝縣令赤紅藏已經到任。
興海縣令王仲堪,原營州興中縣令,草原縣令,皇帝刻意調過來的,人已經入了皇帝的眼。
澤庫縣令賈涉,將作監主簿,同樣是楊務廉的手下。
貴南縣令郭元正,原司農寺園苑副監;同德縣令劉實進,原司農寺園苑副監。
兩人都是種地養花養草的好手,未來昌州糧食能否自給,就看他們這二位了。
……
李絢溫和的目光從每個人的身上掃過,嘴角微微帶出一絲笑意。
雖然這些人,他真正的親信只有張環和餘澤,赤紅藏,但實際上透過種種要求,李絢將來源全部鎖定在大理寺,將作監,太僕寺和司農寺等部。
這些人有的和狄仁傑、何以求有關,有的是楊務廉的屬下。
同德縣令劉實進甚至是劉仁軌的堂孫,是劉瑾瑜的堂兄,郭元正是他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