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光閃爍,李絢跌跌撞撞的走進了麗正殿。
劉瑾瑜趕緊從內殿出來,扶著酒氣滿身的李絢在長榻上坐下,同時將熊皮披風蓋在了他的身上,同時略微埋怨的說道:“怎麼喝那麼酒?”
“難得所有人都回來,就多喝幾杯了。”李絢稍微吐出一口酒氣,一旁的侍女將一碗蓮子羹送到了劉瑾瑜的手裡。
劉瑾瑜喂李絢吃了幾口,他才神色舒緩下來,躺在那裡說道:“為夫其實在考慮的是唐真行和黑齒常之的問題。”
“他們兩個大將軍對陛下忠心耿耿,能有什麼問題?”劉瑾瑜有些好奇的看著李絢。
“是以後的事情,唐真行在滇州已經快三年了,黑齒常之在蕃州的時間更長,八年了,而做蕃州都督也三年了。”李絢抬起頭,看向殿頂垂落下來的金鳳,輕聲說道:“再做兩年,就必須要將他們來,尤其是黑齒常之,更是需要早一步。”
“軍中大將任一地主管的時間不能超過五年嗎?”劉瑾瑜頓時就明白了過來。
“黑齒常之回京以後,專任禁衛大將軍,鎮壓長安諸軍的同時,也讓他放鬆放鬆,等到新羅開戰之後,調唐真行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從南面盯著長安,算是制衡。”李絢稍微鬆了口氣,說道:“其實為夫擔心的,還是你我不在長安,昭兒怎麼……”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在殿外響起,強行打斷了李絢的聲音。
李絢詫異的坐了起來,這裡可是後宮,誰這麼大膽。
……
內侍少監楊思勖從外面而入,李絢神色頓時肅然起來。
劉瑾瑜也是有些奇怪,內侍少監楊思勖是個在宮中存在感不足的人物,便是劉瑾瑜也很少見他。
不過劉瑾瑜知道,楊思勖,本姓蘇,是嶺南羅州少數部族首領蘇歷之子,因在顯慶四年,發生滅門之禍,時年六歲楊思勖便進入宮中,從事內侍省,被老宦官楊氏收養,改姓楊。
在高宗一朝,楊思勖,雖然姓楊,但卻並不受重用,似乎和他家中的滅門之事有關,但具體是怎麼回事,劉瑾瑜知道的也不是太清楚。
走到跟著,楊思勖對著李絢和劉瑾瑜行禮道:“陛下,皇后,新羅密信。”
“嗯!”李絢立刻拆開,看了一眼之後,抬頭看向楊思勖說道:“去吧,從密衛再調一批人手,年後從揚州送往新羅。”
“喏!”楊思勖立刻拱手,然後轉身離開。
劉瑾瑜目光一挑,看向李絢說道:“你將內衛交給他了?”
內衛,天后時期用來暗中監視宮中動向的人。
李絢登基以後,因為宮中武后的親信給清洗的很徹底,留下的,也多在徐祿的掌握之中,所以內衛雖也還存在,但人數不多。
如今李絢逐漸的穩住朝政,內衛他也逐漸的立了起來。
尤其是隨著太子的逐漸長大……
李絢輕輕點頭,說道:“很多密衛的訊息,在宮門關閉之後,不大方便送進來,以前有徐祿管著倒也還行,但如今涉及到新羅,事情越發的多了起來,為夫就讓他管了起來,同時也悄悄的將密衛盯了起來。”
劉瑾瑜輕輕點頭,神色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