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禮殿,姚令璋和李絢對面而坐,韋弘敏,韋紀,程務忠,蔣儼等人守在門外。
“陛下寫了短箋給裴相,希望下官能任左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三品。”姚令璋看向李絢,面色凝重的說道:“但中書省的名單中卻無下官的封賞事宜……想來是有人想要限制陛下對政事堂的控制。請問王爺,我等該如何做?”
“左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三品,這是薛相當年走過的路子。”李絢坐在軟榻上輕輕點頭,這個建議無疑是姚令璋給李顯提的。
以虛職左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三品,能夠做宰相,而且還能夠陪同在皇帝的身邊。
過上幾年之後,專任侍中,如此一來,資歷不夠的問題也能夠解決了。
在李顯為英王時,先帝就讓姚令章任英王長史,一直到如今的太子詹事,不是沒有原因的。
李絢抬頭,沉吟著看向姚令璋:“敢問長史,這個訊息,是誰告訴詹事的?”
封賞名單,最初是由吏部起草,之後,中書匯總增刪修改,皇帝定奪,武后蓋印。
如今遠還沒有到皇帝的手裡,也沒有到武后的手裡。
姚令璋聽懂了李絢的意思,輕輕點頭道:“是中書舍人杜審言。”
杜審言能夠成為中書舍人,有很大原因是他身上有深刻的東宮烙印。
李絢低頭,輕聲說道:“如此說來,給東宮透露訊息的人應該就是裴相了,裴相也是在告訴東宮,不想讓長史拜相的人,不是他。”
如今真正能夠決定姚令璋是否為相的,只有三個人,裴炎,李顯和武后。
李顯自然是想姚令璋能夠進政事堂的,但武后是最不想的。
至於裴炎,一個滑頭,兩邊不想得罪。
“裴相怕是想要讓我等和天后衝突,他好從中得利。”姚令璋面色擔憂的看著李絢。
如今的朝局,就是一個三足鼎立的局面。
對於裴炎來講,他雖然是輔政大臣,但是正面強對武后和皇帝是他所不願意的,而對他最後的局面,就是東宮對上武后。
對於東宮來講,也是一樣,若是裴炎能出頭和武后強抗,那麼東宮就要輕鬆許多。
當然,武后也是最喜歡看到東宮和裴炎發生矛盾的。
……
“所以,如今怎麼辦?”姚令璋面色凝重起來。
武后一插手,裴炎就鬆手。
這對東宮極為不利。
李絢深吸一口氣,說道:“此事,陛下還不知道吧?”
“陛下不知。”姚令璋肯定的點頭,他想在東宮內部商討出一個應對策略來,然後再找李顯。
畢竟李顯雖然為人寬厚,但是在處置朝政上卻是資質平庸,讓他想什麼好辦法,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