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有學識,有能力,有手段,雖然有些不自量力,但他確實是那批人當中最好的。”李絢輕嘆一聲,說道:“至於崔璩,他是眾人當中能力僅次於薛紹的,但偏偏他在這事上並不熱心。”
“李家的公主,看來也不是人人眼熱的。”劉瑾瑜有些恍然過來,那也不是一般人家,那是博陵崔氏子弟。
未來真正盯著的,是宰相的位置。
……
清晨,金光灑遍太極門外。
李絢跟隨諸王一起,緩緩的走到太極門下。
頭頂金吾肅立,槍槊如林。
兩側旌旗招展,氣態森嚴。
調露二年,正月初一。
正旦大朝。
無數群臣匯聚在太極門外,等待皇帝早朝。
無數的目光有意無意的落在李絢身上。
正月不宵禁,昨夜發生的事情,幾乎連夜就傳遍了整個長安。
如果說在早先,李絢不過是個有些能力,有些運氣,被皇帝太子信重的年輕邊州都督,那麼昨夜那篇《漢論》,那首《遊子吟》,已經逐漸的將他往朝堂大佬的位置再推。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在朝堂亦是同樣,立德,立功,立言,有這三者,便是朝堂中誰都不能輕忽的存在。
立功,李絢在西北屢立戰功,雖然也不可輕忽,但終究距離長安太遠,長安人很難看清楚他的廝殺艱辛。
而且,相比於李絢,劉仁軌,裴行儉,薛仁貴,高侃,哪一個在戰功上都比李絢強。
但是如今,一篇《漢論》,一首《遊子吟》,一寫忠,一言孝,已經將李絢在文壇的地位高高的頂了上去。
加上他所立的戰功,諸般影響之下,他已經成為了大唐政壇一股不可輕視的力量。
如果他不是宗室,那麼說不得宰相之位,也有他的一份。
緊緊張張的悉索聲突然從右後傳來,李絢下意識的朝著右後看了一眼,然後就看到賀知章,陳子昂,畢構,盧藏用等十幾人站在佇列側後,神色儘管平靜,但依舊能夠看出緊張。
李絢對著他們溫和的點點頭。
十幾人同時對著李絢躬身,神態緩和下來不少。
看到這一幕的朝臣不由得沉吟了下來,他們如果沒有記錯的話,眼前這些人,正是不久之前,參加過《切韻》編修的。
他們今日出現在這裡,除了是因為每年正旦大朝會,都會有一批耆老和年輕士子參與外,還是因為他們今日將會因參與編修《切韻》而受到皇帝的獎賞。
李絢同樣也是《切韻》的編注者之一,除了太子,薛元超,姚令璋之後,李絢便是其中作用最重要的人。
賀知章,陳子昂,畢構,盧藏用等人,幾乎全部都是他找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