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當年都立國了,到頭來不還是要舔朝廷?
他割肉、讓出厚利給朝廷,希望把朝廷也綁上戰車,真正的賺大錢,也算是利國利民。
卻終究小瞧了人性的貪婪,最終折戟沉沙、身死道消。
至於當年國姓爺一怒之下橫渡臺海,直接跟荷蘭人玩命,那也是被滿清逼的實在沒辦法,沒有立錐之地了。
真正跟荷蘭人幹過之後,才發現,荷蘭人也不過如此。
但在此時,別說鄭一官了,便是大明朝廷,也絕不敢開這種‘浪戰!’
乃至再往前推二十年,依然是不
(本章未完,請翻頁)
敢。
或許只有鼎盛時的萬曆爺有這種魄力,敢真正對這些白皮番鬼亮劍。
有了父親的支援,鄭茶姑此次胃口也頗大,準備將原來五六十萬、六十七萬兩規模的貨物,直接擴大到百萬兩級別。
鄭一官已經明確表過態,鄭家船隊將優先供應此次遠洋。
隨即便是諸多詳細的貨物清單。
徐長青仔細看過之後,點了一袋煙,長長吐出一口濁氣。
鄭茶姑還是很敏銳的。
此次遠洋的主要貨物,還是以瓷器、茶葉、絲綢為主,像是什麼倭國的漆器、兵刃、鎧甲,包括高麗的人參、鹿茸,以及大明的諸多其他土特產,都沒怎麼帶,就是主打‘老三樣’。
從個人情感角度來講,徐長青對這其實並不是很滿意。
因為海城有許多產品,說是站在此時的世界尖端都不為過,這次鄭茶姑卻明顯沒有采購的意思。
但是從生意角度來看,徐長青也要對鄭茶姑點個贊。
因為海城的產品究竟沒有名氣,需要先‘打市場’,以徐長青包括鄭家此時的實力,這還是很有難度的。
特別是這‘頭一炮’。
須知,就算徐長青和鄭家能承受這種失利的損失,但若頭一炮便‘出師未捷身先死’,那種打擊,還是太不利了。
仔細思慮了一天,第二天徐長青才給鄭茶姑回信,取了個折中的辦法。
他徐長青本人,單獨出資,從海城購買個三四船的海城產品,盈虧徐長青自負。
另外,為了緩解鄭家或有人手不足,海城這邊將會出一些船,包括水手、將士,充當輔助。
把信封好,八百里加急發向安平,徐長青心裡一時也有些捉摸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