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這個效率來計算,海城距離南京一千三四百里路,至多二十天出頭,便可以抵達。
安撫完劉澤清這邊,徐長青又多了三千精騎的‘爪牙’,在巡視和佈防上面也更為輕鬆,便不理會其他應酬,專心致志的想起了心事。
此時,因為大局得以保全,大明的軍事體制雖是糜爛,但是根骨的大框架還是在的。
北方沿線,徐長青、黃澍,包括登萊的王廷臣和劉肇基先不說,山東南開始,還是有不少有實力者的。
首當其衝的,便是盤踞在襄陽的左良玉父子。
左家父子一直號稱‘擁兵二十萬’,在當年朱仙鎮大戰時,徐長青已經感受到了其中水分,不過,左良玉這廝還是很有手段的,這幾年時間,他的底子徐長青都摸不透,恐怕比不上這賬面上的吹水數字,也絕差不了太多。
再者便是一直盤踞在曹縣,在山東經營多年的劉澤清。
這廝不僅為人靈透,當年也是在遼東體系中出來的,僅看他這些精騎家丁,封他一個伯都不虧。
另外,還有廬州的廣昌伯劉良佐,淮揚一帶的靖南伯黃德功,都是狠人!
包括此時還在大同的王樸,逃亡到寧夏的高傑、李國忠等人,都還在大明的旗號下。
再算上鳳陽、南京及各地的其他防守力量,哪怕不算鄭家,大明此時在紙面上湊齊百萬大軍,還是不難的。
而在這些勢力中,劉澤清已經用實際行動,投靠到徐長青的門下。
王樸更不用說了,只是一時半會還過不來。
另外,王廷臣和劉肇基跟徐長青也都有過命的交情。
哪怕是左良玉,也和徐長青有著名義上的姻親關係,左良玉也算是徐長青的‘老泰山’之一。
這一來,此去南京,徐長青最需要防備的,便只剩下劉良佐,黃德功,以及鳳陽和南京的本土勢力。
今天的行程很順利,傍晚便是抵達了既定目標、已經被空置幾個月的利津縣。
徐長青沒有繼續趕路,按照原計劃休息。
晚上,跟徐長青喝酒的時候,劉澤清也對徐長青透露出諸多他掌控到的訊息。
比如左良玉和劉良佐、黃德功這邊的一些精確情報。
與徐長青的預估差不多,左良玉在這幾個月內又徵兵數萬,就算達不到二十萬大軍,估計也差不多了。
不過左良玉此時還是很門清的,不敢直接跟徐長青對著幹,他現在的主要精力,都在防備大順國。
而劉良佐和黃德功,都是能拿得出三千精騎的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