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萬字,求收藏求訂閱支援。
~~~~
吳三桂此言一出,帳內頓時一片低低議論。
徐長青也是眉頭緊鎖,默然不語。
不得不說,大明這些將領,正面戰場或許不行,但是,走旁門左道,玩套路,那真的個個都是高手。
此時吳三桂之舉,絕對可以說是典範中的典範。
不僅冠冕堂皇的可以讓眾人全身而退,更是自己一口把遼地後續事宜全都吞下去。
這必將因此節省朝廷大量大量的遼餉!
就憑這一點,真的,給吳三桂封伯都低了。
很快,馬科,劉肇基,包括李輔明,楊國柱,唐通,白廣恩,王廷臣,王樸,曹變蛟眾人,都是紛紛表態,支援吳三桂的這個方案。
眾人表完態,只剩下徐長青這個看似格格不入的小小遊擊,洪承疇也是笑著看向徐長青:“長青,你,有什麼想法?”
王承恩也是看過來。
儼然,不論是洪承疇還是王承恩,都非常重視徐長青這個小小遊擊將軍的意見!
徐長青當然明白洪承疇的心思,這應該是他已經與眾人達成了妥協。
這種狀態,徐長青又怎會破壞?
恭敬起身拱手道:“王公,督臣,吳帥此言老成持重,是極為穩妥之計,卑職沒有異議!”
洪承疇又笑著看向王承恩:“王公以為如何?”
王承恩作為天子的代表,肯定是想明軍能再出點力,更切實的解決一些問題的,但此時,王承恩已然明瞭,遼地這幫人,已經是達成了一致。
這種狀態,就算是朝廷也不好再改變。
否則,不僅會激起眾將的逆反,那種財力消耗也不是此時朝廷可以承受的。
片刻,老太監和善的笑道:“督臣與諸位軍門、將軍所言都是極有道理,雜家對兵事並不太精通,便不多言了!不過,大家都是為國效力,雜家一定會向天子秉命諸位軍門、將軍的功績的。”
大的框架已經達成,帳內氣氛頓時和諧起來。
各人說笑之間,又談論了其他的一些細節,輕鬆愉快的結束了軍議。
……
回到自己的駐地,徐長青也開始仔細思慮。
此時這種狀態,關於撤軍之事,雖是沒人提出來,但基本上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這麼多大軍,就算潰敗了,但這段時間又匯聚起來不少人手,一直耗在遼地,這種開銷可絕對是驚人的!
依照朝廷現在的財力,恐怕是很難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