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威名赫赫的忠義伯,非但對他們沒有任何盤剝,反倒是對他們極為優厚。
他們過年之前其實什麼都沒幹,卻是不僅發放了不少糧食,幾乎每天都還有魚發下,過年的時候甚至還發了五斤豬肉。
尤其是隨著越來越熟悉之後,齊大山也是得知了徐長青很多關於匠戶的待遇,那是真的叫優厚啊。
所以,年後這十幾天了,這老爺子一直沒回家,都標在這裡了。
“呵呵,齊爺,這些天怎麼樣?有什麼成果嗎?”
徐長青笑著看向齊大山。
齊大山嘿嘿一笑:“大帥,您來的巧了,今天,咱們火器作坊打製的第一批鳥銃,終於成型了。請大帥檢閱!”
“哦?”
徐長青頓時來了精神,“齊爺,請。”
齊大山心情不由更好,趕忙招呼人取來了他們剛剛打製好的兩杆鳥銃。
鳥銃很早之前便是傳到了大明,不過,真正將這玩意玩精的,卻是島國人。
戚繼光、俞大猷他們平倭的時候,沒少吃島國小鬼子犀利鳥銃的虧,後來,也開始重視起來,逐漸開始製造出不遜色與小鬼子的精良鳥銃來。
當年浙兵的鳥銃還是很強的。
然而,製造業這種東西,著實比較複雜,不僅需要嚴格的標定,更是得需要足夠的流程和精良的材料。
可惜……
大明這些年的狀態,很多東西註定太難了。
以至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鳥銃幾乎就是炸膛的代名詞,哪個士兵如果被分到鳥銃,那真是哭都找不到地方了。
而且,不知是為了保證發射距離還是什麼,鳥銃的銃管一般都非常長,甚至超過兩米,真的是當燒火棍使都礙事。
但此時,齊大山打製的這兩杆鳥銃,卻是讓徐長青眼前一亮。
兩杆鳥銃都是一米六左右長短,都是用精鐵打造,明顯非常用心,打磨的很光滑。
槍托也是使用上好的松木製成,同樣光滑而順暢,讓人看著就忍不住想上手試試手感。
槍身前後都有準心照門,後面密封的螺栓也很精緻,看著便讓人放心,絕對是用了大心思。
徐長青上手試了一下,大概六七斤重,手感真的不錯。
看徐長青被這兩杆鳥銃吸引住了,齊大山精神也是大振,只覺這些時日的苦工沒有白下。
他當時要打製鳥銃的時候,徐長青雖是召見了他,但與他說話的時間都不超過五分鐘,只是簡單的說了個概念和方向。
但他卻是都牢牢記在了心裡,完全按照的徐長青的要求來做。
這些天,接連失敗了十幾次,這才是終於找到了法門。
表揚了齊大山眾人幾句,一行人出了這土胚車間之外,有幾個年輕的學徒已經在遠處把靶子安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