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龍嘯大明> 第二六六章 察哈爾之戰(九)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六六章 察哈爾之戰(九) (2 / 2)

歸化城土默特是用兩個名詞合併的一個詞,歸化城是一個城市的名字,也就是後來的蒙古呼和浩特市;而土默特是一個蒙古族部落的名稱。

這是在明隆慶六年(1572年,駐牧於這一地區的蒙古族土默特部首領阿勒坦汗召集各族能工巧匠,模仿元大都,在大青山之陰,黃河之濱修建了這樣一座城市,該城竣工後,明廷賜名為歸化城,而當地蒙古人則稱其為庫庫和屯,或為呼和浩特,都是蒙語的譯音,漢意為青色的城,因為歸化城由青磚砌成,遠望一片青色,這也是後世呼和浩特市的名稱來由。

歸化城是採用正方形佈局,城牆周長為二里,高三丈,南北門各一,在蒙古草原來說,這當然是一座堅城,因此瓦達克、勒克德渾將人馬駐紮在歸化城,聯絡蒙古其他各盟旗,共同對付中華軍。

逃到蒙古的時候,他們叔侄兩人帶了約有近四萬人馬,但由於大多數人都不願跟著他們在塞外受苦,因此紛紛逃亡,後來所剩只有一萬五千餘人,因此得知李定國率領中華軍進攻歸化城之後,瓦達克、勒克德渾也趕忙向伊克昭盟求救。

這時伊克昭盟設有一部七旗,的盟主是鄂爾多斯左翼中旗旗主額磷臣,被清廷封為扎薩克多羅郡王,雖然伊克昭在蒙古六盟中排不進前二位,但因為盟內七旗全屬鄂爾多斯部,因此比其他五盟都要團結得多,儘管伊克昭盟在名議上雖然是支援瓦達克、勒克德渾,但並不想出兵,而是持觀望態度。

而瓦達克、勒克德渾當然知道,如果沒有蒙古各盟旗的支援,自已根本守不住歸化城,一但中華軍將歸化城圍困起來,自己可就是坐以待斃了,因此中華軍殺到歸化城下之後,兩人率軍棄城而逃,進入到伊克昭盟的地區,用意當然是引禍水東流,你額磷臣不是不想出兵幫我嗎,那麼我就把中華軍給引到伊克昭盟裡來,看你出不出兵。

果然李定國兵不血刃,佔領了歸化城之後,立刻命人給額磷臣送信,勸告他不要參與漢滿之間的戰鬥,交出瓦達克、勒克德渾叔侄,可保全盟平安。

額磷臣招集其他六旗的旗主開會聚議,結果和察哈爾的情況一樣,沒有和中華軍交戰過的蒙古人以一付無知者無畏心態拒絕了李定國的要求。

其實李定國本來就是想找藉口痛打伊克昭盟一頓,好實施商毅的計劃,以武力重創蒙古人,然後再談條件,因此被額磷臣拒絕了之後,李定國不怒反喜,總算是有理由了,於是立刻下令出兵,進攻伊克昭盟。

額磷臣得知中華軍出兵之後,也聚集了七旗的人馬,約一萬六千餘人,加上瓦達克、勒克德渾叔侄的人馬,共計約三萬餘人,與中華軍在黃浦川邊決戰。

但一戰之下,滿蒙聯軍被中華軍殺得大敗,拆兵一萬八千餘人,七名旗主,二俘二死,只有三個旗主從戰場上逃脫,而瓦達克、勒克德渾叔侄見勢不妙,率領殘兵向西北逃竄,沿途還洗劫了鄂爾多斯右翼後旗,搶了一批糧食財物,逃進喀爾佔布尓古特山裡去了。

而額磷臣得知以後,也不禁又氣又恨,但中華軍大軍壓境,又不能去追擊瓦達克、勒克德渾叔侄,於是又和剩下的兩名旗主商議,打也打不過,逃也逃不掉,那就只能投降了,反正以前也投降過淸廷,現在向中華帝國投降不丟人,於是也立刻派出使者到李定國軍中請降。

見到使者之後,李定國也立刻向商毅發出捷報,並請示怎麼處理。

至此,中華軍在蒙古連續奪取於察哈爾和歸化城土默特兩地,連敗蒙古四盟,驅逐了清廷的殘餘勢力,震懾草原,看首發無廣告請到品書網

請分享

本書來自 品&書#網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