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雙方當然是越說越僵,甚致都到了拔刀子動武的地步,整個大帳裡也立刻劍拔弩張,殺氣騰騰。但等拔出刀來之後,碩塞、博洛、嶽樂才發現,在場的十幾名旗主競有七八名都拔刀指向自己,而支援自己這邊的,一個都沒有。沒有拔刀的人只有烏克善、滿珠習禮和三四名科爾泌部的旗主。因此碩塞等人心裡頓時也涼了半截,知道動武也討不了好去,只好看向烏克善。
在剛才的爭吵中,烏克善和滿珠習禮兄弟一直都沉默不語,從他們心裡來說,當然是想支援清廷,與中華軍為敵的。但現在的形勢十分明顯,中華軍的火槍實在是太可怕了,蒙古各盟旗根本就不可能是中華軍的對手,在這種情況下,烏克善、滿珠習禮也不得不為自已考慮,同時也要為自己的族人考慮,當然也不想和中華軍再打下去了。
但一直以來,他們都是最堅定的支援清廷,力主與中華軍為敵,現在讓他們突然來一個大轉向,這彎一下子當然是轉不過來,因此也只好沉默不語,希望其他旗主能夠說服碩塞等人。
不過現在雙方都說僵了,快打起來了,兩人當然不能再保持沉默了,趕忙來打圓場,好說歹說,總之都是什麼大敵當前,不能內鬨等話,有話好好說,大家好商量。
哲里木盟是蒙古各盟中實力最強的,溫布等盟旗主也不能不給烏克善幾分面子,因此也把刀都收了起來,而碩塞等人力單勢孤,也正盼著有個人來打圓場,見對方首先退讓了,也都把刀還鞘,然後大家聽從烏克善的意見,坐下來好好說。
但到了現在這一步,也沒什麼好商量的,溫布、固嚕斯奇布等人都主張撤退不打,而烏克善和滿珠習禮對此也不置可否,實際就是默許了,因此碩塞、博洛、嶽樂也沒有辦法,畢竟他們管不住各旗主。
不過談到了是否向中華軍投降的問題,碩塞、博洛、嶽樂仍然居理力爭,竭力阻止各旗主向中華軍投降。畢竟撤退還好說,大家還都是栓在一起,那怕是蒙古人為了躲避中華軍,舉族北撤都可以,自已還能跟著一起走,一但有人向中華軍投降了,就會立刻引發連鎖反應,而自己也就在草原全無立足之地了。
烏克善又怕雙方再說僵,因此也提議,現在不如先撤軍回到鑲黃旗察哈爾去,致於投不投降中華軍,事關重大,等稍後再議。
這個建議到是得到了眾人的一致贊同,畢竟撤軍是大勢所趨的,而且溫布、固嚕斯奇布等人雖然叫嚷著投降,但也對中華帝國是否真的接納蒙古各旗,也心存疑惑,如果退回到鑲黃旗察哈爾去,和駐守在那裡的其他各旗旗主一起商議,再作決定。
就這樣各方總算是達成了一個統一的意見,於是烏克善也立刻下令,拔寨起兵,返回鑲黃旗察哈爾去。
而就在這時,駐守在正黃旗察哈爾的中華軍也已經收到了訊息,現在中華軍也正等著這一批物資送到,因此在得知運需隊遭到了滿蒙聯軍的襲擊之後,成進也不敢大意,立刻親自帶領第一軍的一師、二十九旅和兩個騎兵團,趕來救援。
結果雙方正好在途中相遇,不過正黃旗察哈爾在奇爾泊所正北方,而滿蒙聯軍的撤退方向卻是西北,因此雙並不是直接碰頭,而且在斜刺裡相遇。
雖然是和敵軍意外相遇,但中華軍當然不會放過滿蒙聯軍,因此立刻向滿蒙聯軍發動了進攻。而這時滿蒙聯軍根本就無心戀戰,馬上撤退。
好在是滿蒙聯軍都是騎兵,而且也沒有什麼輜重之物,也很輕易的就逃脫了。而中華軍卻記著為運需隊解圍,因此也沒有苦追,兩個騎兵團只是截下了一小批蒙古軍,殺了二百多,又俘虜了一百人,也就任由滿蒙聯軍的大隊人馬逃走了。
但成進還是覺得有些意外,因為這支人馬的兵力可不少,沒有兩萬也有一萬七八千,很有可能就是攻擊運禹隊的人馬,但看滿蒙聯軍行走的方向,分明是在向鑲黃旗察哈爾的方向撤退,這是怎麼回事,難道說是讓運需隊給擊敗的嗎?
因此成進將俘虜的蒙古士兵找來了幾個,進行詢問是怎麼回事。雖然說被抓住的都是小兵,但多多少少也聽了一些風聲,於是也老老實實的招供,因為蒙古軍自覺打不過中華軍,因此決定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