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商毅也知道,在正常的情況下要做完這些事情,致少需要百年的時間,三到四代人的努力,不可能在自己這一代就全部完成,只是商毅仍然希望儘可能的多做一些,但要做這些事情,首先的前提條件的國家安定,社會經濟正常發展,至少都要達了江蘇、山東那樣的水平,只有這樣自己才能安心的,同時也是有足夠的財力物力支援向外的擴張。
以前商毅在南京,因為所見所知都是一派興旺的情像,雖然知道中國北方落後,但畢竟是沒有親眼見到,因此對國內的情況還是比較樂觀,認為就算是北方的經濟落後一些,但經過自己幾年的治理髮展之後,最多三五年,也就能夠恢發展起來,那時自已也就可以從容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現在親眼看到了河北的這一番景像之後,商毅也深有觸動,以前自己確實時太過樂觀了,雖然說現在南方確實是被自己治理得不錯,但也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南方本身的經濟基礎就很好,起點比較高,只要施政得當,而且社會穩定,農業生產也就可以很快的恢復發展起來,而北方本來就落後,再加上破壞嚴重,想要完全恢復,恐怕沒那麼容易,在另一時空裡,一直到了康熙中期,北方才算基本恢復,而那時清廷入關已有近五十年了。
而且在商毅穿越之前的那個時代,天朝建立了六十餘年,盡然己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但也仍然沒有完全消除北方的貧困,因此自己只想用三五年的時間就恢復北方,確實是太過於樂觀了,治國不同於打戰,可以出奇制勝,以弱勝強,一二件超前的武器就可以改變戰局,畢其功於一役,治國是沒有捷徑可走,只能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走,不可能跳躍式發展,這一點在天朝的建國之初,有太多的教訓了。
因此商毅也不斷提醒自己,現在必須要改變心態,不能用打戰的那一套來治理國家,雖然說自己沒有治國的實際經驗,但畢竟有太多的歷史經驗可以做參考,同時以後右實行的擴張計劃的時侯,也需要再三考慮,謹慎行事。
不過進入到了河北地區之後,有不少隨行的官員都要脫離大隊,到河北的各地去上任,而商毅也對毎一個人都再三免勵,希望他們能夠在任上能夠安撫百姓,發展農業生產,穩定地方,當好地方官。
因為馬上就要開始發動對蒙古的軍事行動,因此商毅的一行人馬在路上並沒有多作耽誤,一路的情致古蹟全部都沒有玩賞,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到達了北京,因此大隊人馬在路上只用了十八天的時間,在九月十六日清晨到達了北京。
這時留守在北京的成進早已經接到了通知,因此在九月十六曰清晨,已經率領人馬,在北京城南的安定門外列隊迎接商毅的到來。
而商毅也沒有再坐車裡,而是換上了一身軍服式樣的龍袍,跨乘一匹高大的安達盧西亞馬,在士兵們的歡呼聲中,策馬從安定門進入北京的外城,在先農壇和天壇中間的大道兩側,也站滿了士兵,還有無數的百姓,跪伏在大道的兩側,焚香叩拜。
安定門直通北京內城的正陽門,而進了正陽門,就是北京最著名的天安門。
商毅策馬穿過正陽門的時候,清晨的陽光刺透了薄霧,將這座古老的城市度上了一層金黃的光輝。
由正陽門穿過之後,紫禁城己遠遠在望,但商毅在馬上回首向南,看著自己身後長長的車仗隊伍,在這一剎那間,商毅忽然意識到,自己來到這個時空已經整整過去了十年的時間,回想這十年的浴血奮戰,十年的辛苦經營,發展壯大,商毅的心裡也抑制不住百感交織。
經過了十年的努力奮戰之後,自己終於以這個國家主人的身份進入了北京城,但這只是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而遠遠不是結束,看首發無廣告請到品書網
請分享
本書來自 品&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