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龍嘯大明> 第三零二章 造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零二章 造勢 (2 / 2)

實際這一套方法在後世的國際社會中,被那號稱世界警察的國家屢似不爽的妙招,只要是對某個國家看不順眼,準備發動軍事行動之前,首先就會全力開通宣傳輿論機器,拼命抹黑對方,將什麼獨裁、殘暴、不民主、沒有人權、製造恐怖、流氓國家、對自己造成危脅等等大帽孑都扣在對方頭上,取得國內和國際社會的支援,然後才堂而皇之的打出正義的旗號,發動軍事進攻。玩得可謂是爐火純青。而且還確實能夠哄騙不少人。

商毅對這一套當然十分清楚,以前也用過,但用得並不多,因為就算商毅還沒有稱帝的時候,也是本集團的最高統治者,基本都能夠一錘定音,而且以前的大多數戰爭都是針對清廷作戰,根本就不用什麼動員,因此除了少數的時候,沒有太多需要製造輿論的需要。

而內閣的海外擴充套件計劃被國會否決之後,商毅也意識到,時代發生了變化,自己也不能像過去那樣,一言九鼎,同時也不能在走老路,因此也必須釆用新的辦法。國會的議員是從民間選舉出來的,那麼就充份的利用民間的輿論,給他們製造壓力,達到自己的目地,。

所謂民主政治,並不是指民眾能夠做主,而且甴民眾來選出做主的人,並且形成一個權力的平衡,因此在這個框架的範圍內,同時有許多手段可以施展的,說白了,絕大多數的民眾對國家、世界的局勢並不可能瞭解得十分清楚,只能透過本國的各種媒體瞭解,在相當的程度上,民意都是可以縱和利用的。因此民主政治並不是什麼完美的制度,從此就世界太平,天下大同了,雖然和相比,確實是一個極大的進步,當權者不能再像時代那樣,完全無視民意了,但同樣存在著眾多的陰謀、內幕、骯髒交易。

現在商毅也就需要用另一種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地,當初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報紙,說白了就是為這個時候準備的。當然宣傳的方式並不是只有報紙一種,還有其他的各種途徑,也都開足了馬力,進行不遺餘力的宣傳造勢。

而且在最初的階段,商毅非常巧妙的是以抹黑和妖魔化對方為主,並沒有煽動民眾要求發動戰爭,因為現在發動戰爭的時機還不成熟。向因此國會議員,沒有發現商毅的真實用意,認為這只不過是正常的報導。

其他的反對報紙也沒有多少反對的理由,因為報導的各種訊息雖然是真真假假,有不少誇張的地方,但絕大部份都還是以事實為依據的,加上這個時代的中國人也不可能像後世有那麼通達的資訊來源,就是想反對,也無從說起,總不能說荷蘭、日本的這些行為都是對的吧。

其實這時的中國人對荷蘭、曰本這兩個國家也確實沒有什麼好感,因此在各方面的大力宣傳下,在不知不覺中,對這兩個國家的惡感也在增加。

另外因為現在日本是中國在亞州地區最重要的貿易出口國,許多商人、工廠都對曰本有大量的出口,因此一但曰本國內的局勢發生動盪,或者是全面停止與中國的通商,都將會給他們帶來不小的損失,因此也有不少商人對曰本局勢感覺到憂心仲仲。這也是造勢帶來的另外一種結果。

而中國國內在造勢,日本國內的局勢也在日益尖銳,。在徳川幕府內部,四位輔政大臣分為兩批,展開了激烈的鬥爭,保科正之和大老酒井忠勝主張強硬,而老中松平信綱,阿部忠秋主張妥協。

當然四位輔政大臣現在的爭鬥,和以前又存在著相當的不同,因為以前徳川家光還建在,無論這四個人怎麼鬧騰,徳川家光還能夠壓得住場子,還是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之中,但現在德川家光己經死了,繼位的德川家綱才十二歲,根本就不能理事,全靠這四位輔政大臣的扶持。因此現在的爭鬥,其實己經包含了其他的許多因素,也參雜了許多權力爭奪的內容。四個人輔政,當然沒有兩個人輔政好。

同時現在沒有震得住場的人了,而鬥爭也在向著失控的方向發展。幕府的其他官員也都分成了兩批,各自支援各自的人選,相對來說,幕府老一批的官員大多都支援妥協派,而年輕一代的官員,還有大批的年輕武士,都支援強硬派,他們都主張立刻出兵,進攻長川藩,因為長川藩是倒幕的領頭者,而且現在長川藩也剛剛換了藩主,新主也同樣年幼,正是出兵攻打長州藩的大好時機。一但擊敗了長州藩,倒幕派的力量也就損失了大半了。另外日本接收了荷蘭賣出的火槍火炮之後,也讓強硬派自覺實力大增,認為打敗長州藩的把握十足,

年輕武士一般都代表著日本的基層勢力,而且基數相當龐大,元論炅在曰本的社會構成,還是在政治結構中,都佔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大多都是激進份子,一時也鬧得聲勢頗為浩大,因此強硬派不僅僅是在朝堂上爭吵,同時也在民間極力的宣揚,必須要對倒幕派釆取強硬行動,甚致還有人叫囂要進攻中國。

但主張妥協的官員的人數雖然較少,但卻是佔據著比較高的職位,控制著大部份的朝政權力,因此也盡力壓制著年輕武士,不讓他們的主張得到透過。不過鬆平信綱,阿部忠秋也知道,基層武士的聲音也不容小視,於是也在武士中尋找支持者,許以高官厚祿,來分化、瓦解武士階層。兩派的鬥爭也日漸激烈,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而就在這時候,一個新的事件成為導火索,點燃了這一堆火藥,終於打破了日本國內的短暫平衡。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