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定帝國體制的同時,帝國其他的事情也沒有停下來,各項政務事情,也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在二月初的時候,鄭成功又來到了南京,面見商毅,因為這時中國西印度公司的先期船隊己經派人回到中國,報告考查的情況,因此鄭成功也來商毅報告結果,並且和商毅商定最後的事情,然後就準備出發趕奔印度,建立中國西印度公司。
在先期船隊出發之後的一段時間裡,中國西印度公司也正式在中國掛牌成立,總部設在原來的松江府,現在己改名叫上盒。並在南京、杭州、泉州、廣州四地建立了分部。
而到現在中國西印度公司一共籌款二千二百多萬銀元,其中帝國皇室的投資為五百萬銀元,鄭家的投資為三百萬銀元,帝國政府也以船隻和軍隊折價投資了三百萬銀元,而剩餘的近一千多萬銀元全是吸納的民間財產。先後有二十餘名商人投資,其中以國丈林之洋投資最多,達到二百萬。
而另一位洋國丈,岡薩雷斯侯爵得知以後,也大感興趣,老外對這方面的嗅覺一向靈敏,何況候爵是來自歐州老牌的殖民國家,當然知道投資殖民行業幾乎是穩賺不賠的買賣,而且印度是一個己經得到開發的地方,證實大有潛力可發掘,當然不會錯也這個機會,因此候爵和夫人也變賣了身邊的大量財物,又聯合女兒、兒子,居然也湊出八十萬銀元,投資中國西印度公司,當然委任安德烈為自已在中國的代理人。
有了這兩位國丈帶頭,其他商人自然也是趨之若鶩,當然不是毎個人都能像兩位國丈那麼財大氣粗,能夠一口氣拿出幾十萬、上百萬銀元來,有十幾萬,也有二十幾萬的。不過西印度公司也是來者不拒,只要是十萬以上的投資,全部都收下。隨後又成立公司的制度、董事會、中國總部的人員,制定計劃,僱傭人員等等。
在鄭成功離開中國以後,在上呼守,付責公司業務的是鄭芝龍;董事會成員一共有二十四人,是由各股東推出的自己的代表,都將和鄭成功一起趕奔印度。
而就在在一月底的時候,先遣船隊派人回到中國,向國內報告了先遣隊對印度的考查情況。以及未來中國西印度公司在印度的選址地點的選擇。
中國西印度公司的先期船隊一共有八艘船,共計五百餘人,領頭的人是鄭成功的部將施大宣,也就是另一時空裡大大有名的施琅的父親,而被派回來報告情況的正是施琅、施顯兄弟♀次鄭成功到南京來面見商毅,也把他們兄弟兩帶來了。
現在鄭成功還有官職有身,就是印度總督,按中華帝國的官制,屬於省長級別,正三品。而施琅兄弟,都是平民,不過帝國並沒有那麼多的禮儀,因此商毅一起招見了他們三人。當然也是想看一看施琅。
施琅要比鄭成功大三歲,但現在仍然還是非常年輕,也才剛剛過三十歲,長得方面大耳,只是一雙眼睛細長,透露著十分精眀的氣質。三人向商毅施完禮之後,鄭成功被賜坐,而施琅兄弟只能站著回覆商毅的問題。
首先向商毅講說的,是先遣船隊的行程經過,先遣船隊是在去年八月從中國出發,在十月底到達印度,不過在經過馬六甲海峽的時候,遭到了四艘荷蘭戰船的攻擊,不過先遣船隊也有四艘戰船,而且噸位都不小,另外四艘商船也都裝配了火炮,因此雙方激戰了二個多小時,荷蘭戰船一傷一沉,敵敵不過,因此撤退。而先遣船隊有二艘戰船和一艘商船被擊傷,好在沒有沉沒,趁著荷蘭戰船撤退,衝過了馬六甲海峽。
而在施琅兄弟回航的時候,也同樣遭到荷蘭戰船的堵截,好在是回航時只有一條船,藉助馬六甲海峽中的島嶼掩護,躲開了荷蘭戰船,穿過馬六甲海峽,回到中國。
現在成立了東印度公司的歐州國家有:英國、荷蘭、丹麥、葡萄牙等,其中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總部實際是設在巴達維亞。在印度的勢力,只是侷限在東南部沿海和斯里蘭卡島一帶;葡萄牙東印度公司的總部的總部設在印度西部的港口孟買;丹麥東印度公司的總部的總部設在印度東南沿海的特蘭奎巴,但影響力最小。
只有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勢力最強,總部設在印度西部的港口城市蘇拉特、並且在1634年左右,將勢邊擴充套件到東北部的孟加拉地區。其中大的基地有位於孟加拉的威廉堡、在金奈的聖喬治堡。到現在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已經建立了二十三個工廠,公司的僱員超過了百人,軍隊數量有三百多人,僱傭當地的居民人數達到二千餘人。不過無倫是英國還是其他國家,在印度建立的駐點、基地都是沿海建立♀也是這個時代的殖民特點。
英國向中國推薦建立據點的地方是西海岸錫爾瓦薩,東海岸的加爾各答,南部的班加羅爾這三個地方。而先遣船隊也根據英國人推薦的建立總部的地點,一一的進行了考查。
先遣船隊考查了這三個地方之後,首先否定了錫爾瓦薩,因為錫爾瓦薩位於印度西海岸偏北孟買附近的地方,濱臨阿拉伯海,在這裡建基地,是對歐州有利,因為歐州船隻是從西而來,正好可以停靠印度西海岸邊。而中國在印度以東,要到達錫爾瓦薩,還要繞過印度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