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雖然基本都清除了,但這並不就等於是後面的戰鬥就一帆風順了,其實真正的苦戰還在後面。《綠色》
儘管到了這個時候,所有的清軍都清楚一但中華軍佈置好了防守陣地,淸軍基本就很難突破得了中華軍的防線,稱為固若金湯,也決不過份,而這一個觀點在隨後幾天的戰鬥中,也再一次得到了印證。
清軍對中華軍設在淮河北岸的陣地連續發動了三天的進攻,在這三天的時間裡,清軍什麼招術都用到了,用火炮火槍與中華軍進行火力對射;發動不間斷的進攻,用人命向上墊;用騎兵衝;甚致還發動了兩次夜襲,和一次迂迴,但中華軍兇猛的火力防守面前,清軍儘管付出了大量傷亡的代價,戰死計程車兵達到了一萬二千餘人,受傷多達五千餘人,但始終都無法攻開中華軍的防線。
儘管清軍的進攻並不是一無所獲,在其中也多次攻入中華軍的陣地內,和中華軍展開白刃作戰,但在中華軍的防守,能夠博得固若金湯的稱號,並不僅僅只是因為倚仗著強大的火力防線,在白刃作戰中,同樣也絲豪不弱於清軍,因此在中華軍的頑強防守下,清軍的進攻還是一次一次被打退回來。中華軍的防線依然巍然屹立不動。
淮河北岸的戰報每天都會傳到開封,使多爾袞,以及開封的清軍總部都能夠極時瞭解到前線的戰況。
阿濟格進攻受阻,在另一條戰線上,尼堪和韓岱部進攻陳州的戰鬥也打得很不順手,戰事開始幾天清軍連戰連勝的勢頭也終於被阻止了下來,這樣的結果也讓開封的不少清廷人員頗為失望。
但多爾袞反到覺得安心了,因為這才是中華軍真正的實力體現,先為前期的戰鬥,中華軍顯然是沒有盡力,如果中華軍的淮河防線也被清軍一蹶而破,那才是不正常的事情,一定隱藏著巨大的陰謀。而現在的局面才是正常的,這也說明中華軍開始發力了。
不過這時多爾袞又有了新的疑問,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中華軍是在全力防守淮河北岸的防線,但背水結陣,是犯兵家大忌的,中華軍的將領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那麼中華軍這麼做到底有什麼意圖呢?因為中華軍在豫南一帶戰場的兵力並不輸於清軍,完全沒必要這麼被動的防守,如果是打算阻擊清軍,則沒有必要退到淮河北岸也才開始結陣防守,完全可以把防線推到汝河一線。這樣縱深的空間也會大一些。
如果中華軍是打算誘使清軍深入,那麼就不該在淮河北岸阻擊清軍,而是應該退到淮河南岸,把清軍讓過淮河,然後再封鎖淮河,切斷清軍的歸路。但現在中華軍卻又擺出一付在淮河北岸阻擊,不放清軍過河的架式,這也確讓多爾袞不明白,中華軍這時打算做什麼?
另外多爾袞也判斷不清,現在阻擊淸軍的,到底是不是中華軍的主力,或者中華軍實際是用一支偏師守住淮河,主力己經轉移到其他地方,這也是很有可能的,因為中華軍的戰術一向變化多端,令人防不勝防。
因此多尓袞也下令,招來洪承疇,看一看他對目前的戰局有什麼看法。在大局的層面上,多爾袞還是十分相信洪承疇的目光和判斷的。
其實現在^H 洪承疇也不太清楚,中華軍到底有什麼俱體意圖,但有一點他是可以看得出來,就是中華軍在淮河北岸阻擊,是在拖延時間或者是拖住阿濟格部。但下一步的用意是什麼,洪承疇也無法猜側,因為現在清廷獲得的有關資訊實在太少了。
因此洪承疇只能做出幾點預測,一是中華軍正在集結兵力,可能會從南京軍區、湖廣軍區調兵,準備圍殲阿濟格部,二是中華軍用少量兵力拖住阿濟格,主力其實是準備攻擊開封。從目前的局面來看,中華軍要進攻開封,有兩條線路,一是由進攻歸德府,然後沿黃河西進,攻擊開封,這一條進攻線路可以匯合山東軍區的兵力;另一條線路是匯合湖廣軍區,甴南陽進軍,直取開封府,這也是紹興十年(1140年)岳飛北伐的路線。
雖然洪承疇說了一大堆,但實質性的東西並不多,只不過是把中華軍可能進行的每一種行動都說出來了,雖然說多爾袞不會有洪承疇分柝得這麼細緻,但大部份也都能考慮得到。但多爾袞也知道這並不能怪洪承疇,所謂料敵如神,只是在書本里才有的事,在現實中,料敵都是建立在大量的情報資訊基礎上的。
最後多爾袞決定,命阿濟格全力進攻,力爭早日突破中華軍的淮河北岸防線,同時又從開封給阿濟格送出一批糧草火藥等軍用物資。並且在中原戰場多加派探哨,打探中華軍的兵力調動,儘量掌握中華軍的動向。
對於多爾袞的這一決定,洪承疇並沒有表示異議,因為在無法判斷敵方的動向時,那麼就只能以我為主了,攻敵所必救之地,多爾袞這樣的決定,也是符合用兵之道的,現在清軍在開封一帶地區也還有近十萬的駐守兵力,而且尼堪、韓岱部也可以隨時回撤救援,中華軍要來進攻開封,也不會在短時間內得呈。
而一但清軍真得突破了淮河,將在區域性戰場上佔據著主動,就算中華軍想要進攻開封,這時也必須先回兵自救才行。而如果中華軍打算集中兵力,在豫南與清廷決戰,那麼清廷也可以向豫南增派兵力,或者是趁中華軍集兵於豫南的時侯,襲擊中華軍其他的薄弱環節。那麼一舉扭轉中原戰場的局面,最終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