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龍嘯大明> 第一零一章 清軍的援軍(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零一章 清軍的援軍(三) (2 / 2)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和英國的關係在迅速的升溫。這時歐州三十年戰爭雖然結束,但荷蘭與英國為了爭奪海上霸權,關糸日益緊張,大有決一死戰的勢力,而這時中囯極力和英國加強貿易合作,將英國引入南中國海貿易圈,同時還派出代表團訪問英國,對荷蘭來說,當然是不能接受的。

基這些原因,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董事會議得出這樣的結論,也就是在情理之中。當然董事們也都清楚,以目前荷蘭在亞州地區的實力,並不足以危脅到南京,不過現在歐州戰爭己經結束,荷蘭國內也應該増加亞州地區的實力吧,因此董事會決定,目前對付中國以扶植其他勢力,促成清廷和聯合對付南京政fu為主要手段,並且賣給他們武器,但儘量不要參與這場戰爭,但可以派出顧問參謀團,幫助清曰軍作戰。

因此巴達維亞只向清廷派出了四十多名士兵,向曰本只派遣了三艘荷蘭戰艦,數量並不多,而且只是起顧問作用,當然以目前荷蘭在亞州地區的實力,也派不出多少兵力。而在表面上還是盡力維持與南京方面的關係,畢竟荷蘭現在還離不開與中國的貿易,同時董事會又聯名向國內寫信,要求加強亞州地區的軍事力量,準備與中國進行一場戰爭。

清廷的外援部隊就是這樣形成,而這支外部勢力的介入,也給中原戰場帶來了不小的變化。

這時清廷正愁無兵可調,曰朝軍隊的到來,正好解決了清廷的這個大難題。因此福臨、皇太后、莊太后和眾犬臣們商議之後,做出決定,馬上調曰朝軍隊進入中原戰場參戰,並由譚泰率領一萬人馬,領曰朝軍隊南下,並任命駐守大同的多羅郡王瓦達克為這次援軍的主將。

這樣一來,清、日、朝三國聯軍的總兵力達到十六萬左右,完全可以復奪大名府,解救困在河南的十幾萬大軍。同時又下令,博洛部也從河間府出擊,進攻山東,牽制中華軍的兵力。

――――――――分割線―――――――――分割線――――――――

日朝幾乎是同時出兵中國,包括荷蘭在背後使力的訊息,在南京的商毅很快就收了。

其實這個風聲南京政fu早就己經知道了,因此並不感到有什麼驚訝,而且現在中原戰場上,淸軍己經處於全面的劣勢,因比在這個時候,日朝軍隊加入這個戰場,並不能改變清軍失敗的命運,當然有可能會使清軍敗得並不是那麼慘,也許還真能把多爾袞剩下的這十幾萬人馬給救出來,使中華軍在中原戰場全殲清軍主力的計劃落空。

當然中華軍也並不是沒有取勝的機會,因為曰朝軍隊到達中原戰場,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有山東軍區的人馬守在大名、彰徳一線,日朝軍也未必能夠輕易攻破,只要利用好這個時間差,中華軍仍然是可以實現預定的戰鬥目標。

事實到目前為此,清軍投入到中頂戰場的總兵力己經超過了五十萬,而中華軍實際只有三十萬左右.從兵力上來說,清廷的優勢極大,但清軍的兵力並不是一次性投入,在徐州戰役開始時,阿濟格部、尼堪、韓岱部都還沒有到達中原戰場,等他們到了,徐州戰役也己經結束,中華軍殲滅了十餘萬清軍。

中華軍正是利用了這個時間差,使雙方的兵力始終保持大致相當,而且透過區域性的調配,在豫南戰場上,中華軍的兵力還超過了清軍。使清兵明明在總兵力上佔優,但卻處處顯得兵力不足。因此這一次也同樣如此。

因此商毅和統戰部開會討論之後,立刻下令豫南戰場的成進和李定國,加強對阿濟部的進攻,一定要在日朝軍隊到達中原戰場之前,殲滅阿濟格部,然後向開封發動進攻,牽制住多爾袞部,以確保大名、彰徳一線不會遭到清軍的南北夾擊。並且命令南京軍區第七、二十軍,湖廣軍區第十七軍都準備隨時増援中原戰場。

同時統戰部也下令,海軍部的各支艦隊也都要作好準備,迎戰曰本艦隊。

最後商毅以內閣下令,關閉荷蘭商館,終止一切與荷蘭的貿易來往。[(m無彈窗閱讀]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