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龍嘯大明> 第九十二章 合圍(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二章 合圍(三) (1 / 2)

手機閱讀

清軍的突圍計劃是分三路,分別從東西北三個方向進行突圍,不過其中只有一路是實,另外兩路都是虛張聲勢,吸引中華軍的注意力。品書網

俱體的計劃是由漢軍將領劉武元率領三萬人馬,首先從正北方向進行突圍,等半個時辰之後,再甴漢軍將領士朝璘也率領三萬人馬,從正東方向進行突圍,這兩路人馬發動突圍之後,必然能夠吸引住中華軍的大部份吸引力,然後清軍再集中精銳人馬,從西路突圍,如果能夠突圍成功,就趕到真陽縣去駐守,然後聯合尼堪、韓岱兩部的人馬,再作下一步的打算。當然對劉武無和士朝璘自然不能把實底交給他們,同時阿濟格還嚴令這兩人,必須奮力死戰,不得退縮。致於清軍突圍成功以後,這兩部人馬的命運如何,阿濟格就直接無視掉了。

佈置好了之後,清軍也馬上分頭開始行動,在上午九時左右,劉武元率領三萬人馬,率先向正北方出擊。清軍走出息縣還沒有五里路,就遇到了中華軍的攔截部隊。

守衛正北方是南京軍區的第十七軍,因為這時時間太緊,十七軍計程車兵們根本就來不及挖戰壕,填泥砂袋,因此只能直接排出三排連射的陣型,阻擊清軍。而清軍也知道,突圍能否成功,就在此一舉,也拼命的發動進攻,雙方很快就展開了激戰。

李定國是在息縣以東的地段渡過淮河的,因此率先視查的是中華軍東面的防線,在息縣東面駐守的是第十一軍和第二十軍,因為這時清軍在中路的進攻正打得激烈,而東面的中華軍正在搶挖戰壕,修建防線。

清軍會馬上選擇突圍,這一點早就在李定國的預料之中,只是這一次中路的突圍進攻,是不是清軍的真實突圍方向,或者還是虛張聲勢,聲東擊西,都難以判定。單以作戰經驗而論,李定國在中華軍的諸將之中,可以說是無出其右的,早在他加入中華軍以前,就巳跟隨著張獻忠,不知經歷過多少生死戰鬥了,由其是突圍戰,更是家常便飯一樣。

因此李定國也立刻下令各路部隊,都要嚴加防守,不能因為清軍向北方發動進攻,其他地方就可以放鬆警惕。同時李定國也對東面的防線加緊調整,並且繪製好詳細的陣地兵力分佈示意圖。同時也準備調動兵力,主動向清軍發動進攻,以牽制清軍的突圍。

佈置好這些事情之後,李定國就準備趕到中路去,指揮那裡的防守,並且建立自己的戰前指揮部。因為在中路坐鎮,有利於對全域性發號施令。

就在這時,十一軍的軍長程培經來向李定國報告,原來在清軍中間,有人來與中華軍進行聯絡,想要進行火線起義,希望中華軍能夠予以接納。

得到了這個訊息之後,李定國也不禁十分高興,如果這個訊息是真的,對中華軍來說,當然是大有利處,因為在這個時候,清軍中間如果有一部份人馬發動火線起義,向中華軍投誠,不僅對清軍計程車氣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同時對打擊清軍的這一次突圍計劃,穩固住中華軍的包圍圈,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於是也立刻下令,接見來與中華軍聯絡的人。

想發動火線起義的,就是原來耿仲明部的人馬。

耿仲明被抓的時候,部眾大約有四萬餘人,其中自己的本部人馬和原屬於吳三桂部的川軍各有二萬,因為當時耿仲明部下還有川軍的主要將領,也都被抓,或者被遣返回川,只剩下一些中下級的軍官,也無人站出來帶頭,而且又迫於清軍的壓力,只好全部都願意聽從清廷的命令,被劃歸阿濟格部。而阿濟格也對耿仲明部並不放心,因此將耿仲明部全部打亂分散到各軍之中。

不過清軍的各軍建制本來十分完整,而且時間緊迫,因此這四萬多人馬也不可能被完全分散,安插到各軍之中去,只是分散成二三千不等的隊伍,並仍然還是由原來耿仲明部的將領統領。

當然按阿濟格的想法,四萬大軍分成十幾個二三千的隊伍,也確實翻不起什麼大浪來。而且在隨後開始豫南戰役中,這批耿仲明部的軍隊也確實不敢違抗阿濟格的命令,讓他們幹什麼,都老老實實的幹什麼,絕不敢有絲毫的怨言,因此像一些衝鋒、送死、充當炮灰之類的活,清軍就全部分派給耿仲明部的軍隊幹,結果仗打到這一步,耿仲明部的軍隊陣亡的人數己經超過了萬人,佔清軍總陣亡人數的一半以上。

但這是在豫南戰役的開始階段,從表面上清軍連戰連勝,長驅直入,因此原耿仲明部計程車兵們就算心裡不平,但也不敢有任何的反對意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