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方面早就己經做好了準備,經過英國議會的討論,決定也派出一個使團,回訪中國,同時和中國進行進一步的談判,加強雙方的貿易關係,擴大貿易量,最好能夠互相留駐使節,以更好的處理兩國之間的交流貿易問題。
雖然此前英國就派使團出訪過中國,但那是由英國東印度公司組織,英國本土僅僅只是綬權,而這一次則是以護國主克倫威爾和英國國會的名議組織使團,畢竟這次中國訪歐的聲勢相比,英國也不能太差了。
因此最終的結果是,英國派出獅子號、印度斯坦號、豺狼號三艘戰艦,正式使團成員有二百餘人,包括有外交官、學者、醫師、畫家、樂師、技師和僕役等等,如果算上水手和士兵,整個使團將達到一千餘人,而等使團到達印度之後,英國東印度公司將再派出一到二艘船三百到五百人參與,儘管還是比不上中國使團的規模,但在英國的歷史上,還從來沒有派出過如此龐大的使團,包括整個歐洲也從來沒有。而這次使團的團長和使臣是一位蘇格蘭人,叫奧青雷克?馬戛爾尼,副使名叫喬治?斯當東。
英國方面是如此準備,而歐州的其他各國也同樣都在組織訪問中國的使團,西班牙以岡薩雷斯候爵為使臣,出動了兩艘船,同計約有五百佘人;法國當然也不會錯過這個機會,也同樣出動了兩艘,約六百佘人的使團,使臣是財政部長巴普蒂斯特?柯爾貝;葡萄牙與荷蘭也各自派出一艘船,就連教會也破開荒的派出了一個使團,搭乘西班牙的船去中國。另外還有瑞典和丹麥也跑來湊熱鬧,各自派出了一個使團,搭乘法國船。
結果隨中國使團返回中國的時侯,一共帶著七艘歐州戰船、一共七個國家的使節團。船隊的規模也擴大了一倍。
船隊從倫敦出發的時間是左1650年8月20日,中國的後明六年七冃二十四日。英國方面又派出一支艦隊,將他們一直護送到了非州北部的達尓貝達港口,然後才返航。
船隊是在1650年10月26日,中國的後明六年十冃二日繞過了非州南端的好望角。而在使團來的時候,在這裡樹立的一塊石碑依舊還在,也使人頗為感慨。
但就在繞過了好望角之後的第三天,船隊遭遇到了一場大風暴,損失十分慘重,中國、英國各損失了一艘小船,整個船隊的人員損失也達到了三百佘人。貨物同樣也受損頗大。不過在這個時代的航海就是這樣,來得時候十分幸遠,基本沒有損失,但在返航的時侯,可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
風暴之後,船隊繼續航行,在海上度過了1650年的新年,於1月17日,後明六年閏十二冃二十六日,到達印度,而在途中又有一艘法國船不幸觸礁沉沒。好在是沒遇到風暴,其他各船也紛紛施以援手,因此不僅人員沒有傷亡,而且大部份貨物也都搶救了出來。
在印度,中國使團也得知了國內發生的兩件重大事情,一是中華軍取得了中原大戰的勝利,清廷的敗亡己經成為定局。二是在今年十月十八日,也就是公元歷的1650年11月11日,商毅在南京正式稱帝,建立了中華帝國,改元洪憲,因此現在也就是洪憲元年。
知道商毅已經稱帝之後,中國使團上下自是一片歡騰,而其他各國也都紛紛向中國使團表示了祝賀。正好這時也快到中國的新年,因此中國使團也在印度舉行了慶祝。並且在印度度過了中華帝國的第一個新年。當然其他使團也在印度進行了休整。
洪憲元年元月十日,公元歷1651年3月1日,船隊重新出發,英國東印度公司派出兩條船加入船隊,法國使團也在印度購買了一條船,因此船隊的總數不變。
後面的航線就熟多了,因此也要好走多了,穿過了馬六甲海峽之後,荷蘭船首先脫離了船隊,去了巴達維亞。而其他船隊繼續航行,於洪憲元年三月五日,公元歷1651年4月24日到達呂宋。
船隊在呂宋休息了五天,並派出了飛剪船先行回到南京報信。而在出發之前,荷蘭船趕到了呂宋,和船隊匯合,荷蘭巴達維亞當局也派出了一條船來,加入了船隊中,另外也有幾個南洋國家派出使團,搭乘中國的船隻去中國,朝拜商毅。呂宋的最高軍官李華梅也派出一支艦隊,護送船隊到達臺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