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第七師進軍的時候,王海山就派出了大量的偵察兵,在中華軍進軍的官道前方和兩側進行偵察,以防清軍設下了埋伏。
但根據偵察兵的報造,在第七師的前、左、右至少五六里以內的地方,並沒有發現有清軍設下的埋伏,當然清軍的行蹤到是發現了一些,但至少都是在二三天以前留下,而且從這裡痕跡來看,應該只是從這條路上經過,而並沒有停留。
而二三天以前,正是中華軍攻破朱仙鎮的時間,那麼這些痕跡很可能就是由從朱仙鎮敗逃去開封的清軍留下的,而並不是清軍的阻擊或埋伏兵力。
手機閱讀
鄭成功帶領人馬離開之後,成進和李定國也立刻下令,大軍分別從朱仙鎮和陳留縣出發,向開封進軍。品書網
從朱仙鎮方向出發的先頭部隊是第十一軍的第七師,師長叫王海山,他在中華軍中的資歷並不深,是在清廷第一次南征之後,才加入中華軍的,不過參軍之後一直都有良好的表現,屢立戰功,因此現在己經晉升為師長了。這也表明在中華軍裡並不講論資排輩,有能力的人就會出頭。
朱仙鎮離開封只有四十多里的路程,如果是正常的行軍速度,只用半天時間就夠了。第七師的部隊離開朱仙鎮之後,沿著官道一路向開封方向進發,不過中華軍計程車兵也作好隨時和清軍相遇交戰的準備。因為中華軍在朱仙鎮和陳留縣都遭遇到了清軍的頑強抵抗,而朱仙鎮和陳留縣還僅僅只是開封的外圍防線,因此清軍這時也一定在開封一帶地區作好了一切抵抗中華軍進攻的準備,說不定出了朱仙鎮之後,要逐村逐村的爭奪,才能打到開封去。
但第七師計程車兵出了朱仙鎮之後,一連走了十幾里路,穿過了三四個村子,居然連一個清兵都沒有發現。這一下全軍都有些奇怪了,師長王海山也不敢大意,這說不定是清軍用的誘敵之計,故意在沿路不設阻攔,放中華軍長驅直入,等自己孤軍深入之後,在截斷中華軍的後路,圍而殲之。這在以前的戰鬥中,可是中華軍慣用的戰術。因此王海山也下令全軍暫停前進,調查一下這附近的情況。
不過在第七師進軍的時候,王海山就派出了大量的偵察兵,在中華軍進軍的官道前方和兩側進行偵察,以防清軍設下了埋伏。但根據偵察兵的報造,在第七師的前、左、右至少五六里以內的地方,並沒有發現有清軍設下的埋伏,當然清軍的行蹤到是發現了一些,但至少都是在二三天以前留下,而且從這裡痕跡來看,應該只是從這條路上經過,而並沒有停留。而二三天以前,正是中華軍攻破朱仙鎮的時間,那麼這些痕跡很可能就是由從朱仙鎮敗逃去開封的清軍留下的,而並不是清軍的阻擊或埋伏兵力。
而且從沿路的百姓那裡打聽,也得到證實,在二三天以前,確實有不少清軍從這裡經過,還不止一批,有三五成群,也有幾十幾百人一夥,,當然都是盔歪甲斜,掩旗息鼓的樣子,這些特徵也確實和敗兵的樣孑相吻合。
調查了半天,也沒調查出個眀堂來,王海山只好又下令,隊伍繼續前進,同時也要求全軍提高警惕,因為到了這裡,隨時都有可能遇到清軍了。
但大軍又走了十餘里的路程,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偵察兵也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線索,王海山可直有一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這從朱仙鎮到開封的路程已經走了有一大半了,怎麼還沒有遇到清軍的阻擊呢?雖然說現在大隊人馬離開封還有十幾裡的路程,但偵察兵肯定己經進入到開封十里以內的距離,如果清軍要設防的話,也應該差不多是地方了。
不過很快王海山就想通了,看來這一次清軍並不打算在沿路設定防線,層層阻擊,可能是打算退守到開封城,據城而守,如果中華軍攻破了城牆,那麼就在開封城裡和中華軍打巷戰,就像中華軍當年駐守南京的時候,就是在南京城軍層層設防,阻擊清軍達十幾天的時間。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也只有這個解釋說得過去。
於是王海山又下令,人馬繼續前進,又走了差不多七八里的路程,這時離開封城己不足十里,而且可以隱約看見開封的鐵塔了。
就在這時,忽然有兩個偵察兵回來報告,說是在前面二里多的地方,在官道左側的一個村子裡,發現了清軍。
王海山聽了,立刻精神一振,果然在這裡遇上了清軍,馬上又問道:“清軍在那個村子外面怎樣佈防的?”
偵察兵遲疑了一下,道:“師長,他們沒有在村子外面佈置防守陣地。”
王海山怔了一怔,道:“沒有在村子外面佈置陣地,那就是說清軍準備在村子裡面防守了。”
偵察兵又搖了搖頭,道:“師長,他們也不像是在村孑裡面準備防守的樣子,就像是隨便住在村子裡一樣。”
王海山越聽越糊塗:“住在村子?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