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龍嘯大明> 第七十一章 撤離徐州(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一章 撤離徐州(下) (1 / 2)

尚善當然也知道,在這個時候撤軍,是十分危險的事情,稍有不甚,就容易造成全線潰敗,而且沛縣、邳州、宿遷都在黃河以北的地方,尚善還稍稍有些放心,因為就算中華軍能夠奪取這兩個地方,但要渡過黃河,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尚善也立刻下令,命沛縣、邳州、宿遷等地的守軍立刻放棄城池,向黃河南岸撤退,邳州、宿遷的人馬退到徐州與大軍匯合,而沛縣的人馬退到碭山附近渡過黃河,在碭山縣駐守,準備接應撤退的清軍。

並且將黃河沿岸的船隻全部都收集起來,一部份集中到徐州,準備運送物資,其餘全部銷燬,給山東軍區的中華軍渡河,造成困難。

也為清軍撤退,嬴得時間。

手機閱讀

徐州到歸德之間相距約有六百里,有一條官道直通,中途還有一個碭山縣,官道基本都是沿著黃河的南岸行走,因此也不用擔心北面遭到中華軍的襲擊,相對來說,也比較安全。品書網

駐守徐州的尚善收到了勒克德渾的命令之後,立刻開始著手準備從徐州撤離。但這時中華軍已從南北兩面向徐州發動進攻,南面是淮南軍區的第一軍、第十五軍,向徐州南部的宿州發動進攻,而在北面,山東軍區第五軍,第九軍,也開始進攻徐州北部的沛縣和東部的邳州。而駐守海州的鄭成功部也出動兩萬人馬,進攻宿遷。

尚善當然也知道,在這個時候撤軍,是十分危險的事情,稍有不甚,就容易造成全線潰敗,而且沛縣、邳州、宿遷都在黃河以北的地方,尚善還稍稍有些放心,因為就算中華軍能夠奪取這兩個地方,但要渡過黃河,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尚善也立刻下令,命沛縣、邳州、宿遷等地的守軍立刻放棄城池,向黃河南岸撤退,邳州、宿遷的人馬退到徐州與大軍匯合,而沛縣的人馬退到碭山附近渡過黃河,在碭山縣駐守,準備接應撤退的清軍。並且將黃河沿岸的船隻全部都收集起來,一部份集中到徐州,準備運送物資,其餘全部銷燬,給山東軍區的中華軍渡河,造成困難。也為清軍撤退,嬴得時間。

但徐州南邊的宿州,可就不能輕易放棄了。宿州位於徐州的正南方,汴河北岸,離徐州的距離不到三百里,而且正好是從徐州到鳳陽的中心位置。

自古以來宿州就是徐州南面的門戶,自古以來,這裡便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史稱宿州扼汴水咽喉,當南北要衝為百戰之道。在秦末中國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在這裡揭竿而起。楚漢相爭,垓下決戰,霸王別姬的曠古悲劇也是在這裡絕唱。而在宋金對持的時候,這裡是名將韓世忠的防區。可以說歷來在徐州地區發生的戰鬥,都會與宿州有關,因此宿州又有“小徐州”之稱。

正因為宿州地理位置對徐州致關重要,在這個時候,宿州一定要堅守住,能多拖一天,就能使徐州的撤退成功的機率更大一天。因此尚善不僅沒用告訴宿州守將泰什哈,正準備撤離徐州,相反還告訴宿州的守將泰什哈,在宿州堅守三天,援軍就會趕到。但發令之後,尚善在徐州加強徵調車輛、船隻、牲畜等等,為撤離徐州做著最後的準備工作。

進攻宿州的淮南軍區第一軍、第十五軍,這也是淮南軍區自從成立起來,首次出戰。

中華軍內部從總體來看,還是相當團結的,但在各軍區之間,也存在著互相較勁和竟爭關係,由其是湖廣、淮南、山東這三個軍區之間,因為各自的實力都相差無幾,又都與清廷的邊境接壤,因此在各自的潛意識裡,都希望能夠在戰績上壓倒另外兩個軍區一頭。山東、湖廣軍區先前在山東、南陽的戰役中,都取得非常出色的戰績,對淮南軍區來說,也是一個相當的刺滶。而現在淮南軍區也終於得到了出戰的機會,全軍區上下也都攢足了一口氣,一定要打幾個漂亮的勝仗。

在八月五日,兩軍分別從懷遠和五河兩縣出發,向宿州發動進攻。第一軍在八月六日,首先攻佔了蒙城,在八月八日到達宿州西南,而十五軍先後攻佔了靈壁和虹縣,於八月九日,也到達了宿州。在八月十日,對宿州發動了全面的進攻。

甴於宿州在徐州地區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徐州外圍的各地中,宿州的兵力最強,守軍達到一萬五千人,其中而且還有一千神勇營計程車兵。除了神勇營之外,另外還有一千名其他火銃兵。並還有火炮四十餘門。而且城防設施也非常好,城牆高大堅厚,護河寬達七丈有餘,深可沒頂。而且在城內也修築了不少據點工事。

得了尚善的許諾之後,守將泰什哈也下令在城中死守,一定要堅守過三天,援軍也就會趕到了。只不過令泰什哈沒有想到的是,宿州連一天都沒有堅守住。

宿州的南面就是汴河,因此中華軍是分別從東西兩方向宿州發起進攻,第一軍付責進攻宿州的東門,隨著軍長蘇建林的一聲令下,四十門重型火炮立刻對宿州的城牆發動了猛烈的轟擊,儘管清軍冒著中華軍的炮火,在城牆上也架起了火炮,竭力的還擊,但雙方的火力實在是相差太多,而且射程也不在同一個層次上,很快清軍的火力就被中華軍壓制住了。

隨後中華軍在炮火的掩護下,向宿州發動了地面進攻。首先出動的是二十七營,推出了十輛架橋車,付責在護城河上架橋。三十二營付責掩護。但隨著中華軍計程車兵靠近護城河邊時,躲在城上垛口處的清軍的火銃兵立刻對中華軍展開了兇猛的射擊。同時還從城牆上扔下不少靂天雷一類的炸彈,企圖炸燬正在鋪設的架橋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