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漢中首命救援淄州縣,他本身就俱有比較豐富的實戰經驗,又參加過系統的培訓學習,因此也算得是一名智勇雙全的中層指揮官,在開戰之前,也作了詳細的戰鬥計劃,由兩個團付責對黃家鋪鎮進行正面進攻,另一個團在開戰之後,立刻繞到清軍的側後方去,在戰局僵持不下的時候,從側面發動攻擊,如果清軍敗退,則在清軍退卻的方向上襲擊清軍。
四月十日凌晨時分,十四師的兩個團分別從東西兩側,向清軍發動了進攻。
在右路的清軍防守的是一個叫泉龍村的地方,中華軍首先以炮火炸開了村外的圍牆、鹿寨等防守的掩體,隨後士兵們衝進村裡,與淸軍守軍展開了混戰,雖然是在黑夜中,中華軍的官兵表現得十分英勇,並且充份發揮中華軍在火力上的優勢,不斷打擊清軍在泉龍村裡的防禦。
雖然守衛泉龍村的清軍也奮起抵抗,但一來是清軍的火力遠不及中華軍猛烈,二來也不習慣夜戰,因此在戰鬥進行到四更左右的時候,泉龍村的清軍被中華軍擊敗,約有一千人退出了村了,向黃家鋪鎮的方向逃竄。另外有四百佘人被中華軍俘旁。
而在左路,中華軍攻擊的是招村。中華軍的進攻十分順師,很快就攻入了招村,但這時從黃家鋪鎮派來的援軍也趕到了招村,羅璧派來的是五百騎兵救援招村。清軍的騎兵們趁著黑夜的掩護,從中華軍的背後發動攻擊。指揮進攻的團長立刻決定,派出一個營來阻擊騎軍,其餘的部隊繼續進攻招村。
因為這時清軍的騎兵己經衝到中華軍的近前,因此付責阻擋騎兵的一個營無法從容的佈置防守陣型,士兵們立刻分散成以排為單位的戰鬥小組,外側計程車兵以刺刀來阻擋清軍的進攻,內側計程車兵則不停的填彈射擊,而且把目標都放在清兵的戰馬上。並不斷用手榴彈轟炸清軍的騎兵。牢牢的拖住了清軍的增援部隊,使他們雖然看得見招村裡的火光,也聽得見裡面的喊殺聲和槍聲,但卻就是無法到達。
雙方一直對抗了約兩個多小時,這時另一部份中華軍己經擊敗了招村的守軍,趕來增援阻擊部隊,而清軍的増援部隊見狀,也不敢在繼續進攻下去,立刻全部撤退回黃家鋪鎮。
在戰鬥結束之後,付責阻擊騎兵的那個營也傷亡了近兩百餘人,也成為這一晚的戰鬥中,傷亡最大的一支部隊,不過清軍的騎兵也並沒有佔到多大的便易,全軍的傷亡也達到了一百五十餘人。
到了拂曉時分,黃家鋪鎮的左右兩則的防禦陣地都被中華軍攻破,黃家鋪鎮也陷入中華軍的兩面夾擊中。而在凌晨時分,中華軍向黃家鋪鎮發動了攻擊。
這時在黃家鋪鎮的清軍加上敗退下來的兵力,大約還有八千多人,論人數還比中華軍的兩個團還多一些,但這時清軍己經被中華軍完全壓制住了,中華軍分別從東西兩面,直接使用火炮,向黃家鋪鎮進行轟擊,並逐步延伸火力,向前推進。
這樣的進攻方式讓缺少火器的清軍根本就無法抵抗,完全陷入了背動捱打中,雖然羅壁兩次派遣軍隊出擊,企圖攻擊中華軍的炮兵陣地。但在己經佈置好了防守陣形的中華軍面前,都被打得損兵拆將,不得不又退回黃家鋪鎮。
戰鬥一直進行到早上九點左右,清軍的兵力己不足七千,而且黃家鋪鎮的外圍陣地己經全部失守,清軍被壓縮在這個小鎮子裡抵抗。雖然這時下起了大雨,但中華軍的槍炮在大雨中仍然可以使用,並保持著七成左右的威力,因此基本沒有受到大雨的影響,仍然可以對清軍進行火力壓制,炮彈一顆一顆落到黃家鋪鎮內爆炸,清軍己經完全失去了抵抗的力量。
在這樣的情況下,羅壁也知道,黃家鋪鎮根本就守不住了,因此也決定放棄黃家鋪鎮,實施突圍。
羅壁也是有經驗的人,知道撤退必須各部隊按秩序逐步進行,計劃甴騎兵開路,步兵隨後,並在半路中用隨軍的車輛堵塞道路,阻擋中華軍的追擊。然後大隊人馬向章丘縣的方向撤退。
~看首發無廣告請到品書網
請分享
本書來自 品&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