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毅笑道:“眀儼能有此壯志,我也甚感欣慰。不過如果明儼想要迎戰清軍,到是不用隨我出戰。我料清軍一時攻不下浙江,恐怕會借道江西,轉攻福建,到了那時明儼自然可以一了心願了。不過清軍勢大,因此明儼回到福建,請轉到唐王陛下,早作準備,不可不防。”
鄭成功立刻站起身來,概然道:“商督師儘管放心,清虜若是真的殺到福建,成功當親自向隆式天孑請令,帶軍出戰,必在陣親手斬幾個酋首,既使馬革裹屍,但也決不讓清虜踏入福建半步。”
商毅點了點頭,他看得出來,鄭成功剛才那些話確實是出自肺腑。後世一些學者認為,鄭成功一生堅定抗清,是因為母親死於清軍之手,要為報母仇。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因為在鄭成功的母親未死之前,鄭成功就多次曾哭諫勸告父親鄭芝龍不要降清,可見那時的鄭成功就己經有了抗清之心,母親之死,只不過是更堅定了鄭成功的這科決心。
鄭成功和父親鄭芝龍選擇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其實是有很深刻的原因,因為鄭芝龍是海盜出身,幼時就隨舅父在海外經商鬧蕩,在受明朝招安之前,一直流離於海外各國之間,對民族、國家的歸屬感並不強,凡事唯利是圖,接受眀朝的招安,也不過是想找個對抗荷蘭人,發展海外貿易的依靠,並非出於對明朝的認同。
不過正如大多數受招安的盜賊一樣,鄭芝龍接受了明朝的招安之後,也想把鄭氏一族徹底洗白,改變海盜的名聲,對鄭成功的教育頗為嚴格。因此鄭成功幼時並沒有像父親那樣輾轉海外,而是在國內接受正統教育,十五歲升入南安縣學,十九歲參加鄉試,二十歲考進南京國子監,成為一名監生,並拜錢謙益為師。如果不是清軍入關,也許鄭成功會通也科舉,走另一條道路。正是這種經歷,才造就了鄭成功始終堅持中華正統的是非觀念。
在隆武朝廷建立之後,鄭成功隨鄭芝龍朝見朱聿鍵,頗受朱聿鍵賞識,親撫其背道:“只恨朕無女可許卿家,卿當盡忠吾家,無相忘也。”下令賜他“朱”姓,並改名為“成功”,並封他為御營中軍都督,儀同駙馬,。雖然朱聿鍵的做法有一大半是為了拉隴示好於鄭芝龍之意,但對鄭成功來說,仍然是一種莫大的殊榮,對朱聿鍵自然也是感激不盡。
正是因為己經有了這些因素,才使鄭成功在對淸態度與鄭芝龍完全不同。因此商毅心裡也有數,這一點並沒有改變,立刻下令設宴招待鄭成功一行。
但酒宴擺下之後,鄭成功才意外發現,居然有一半的飯菜是曰式料理,心裡也不僅暗暗的吃驚,商毅這是有意而為的嗎?他竟然對自己的身世瞭解得這麼清楚嗎?
現在的鄭成功,只是一個無名之輩,可還不是後來著名的國姓爺,因此他的身世現在還並不為世人熟知。但商毅卻知道,鄭芝龍的元配妻子,也就是鄭成功的母親,叫田川松,是曰本肥前平戶侯的家臣田川七左衛門松庵之女。
不過位田川七左衛門松庵,其實是一箇中國人,本名叫翁翌皇,是福建泉州人,以鐵匠為生,後來移居日本平戶,娶日本田川氏,形同入贅,改日本名為田川七左衛門松庵,為邑主鍛刀劍,而成為平戶侯的家臣。因此在後世一些著作中,把鄭成功的母親田川松,寫做翁氏,也是正確的。
鄭成功在出生以後,一直隨母親生活在日本平戶,七歲時才被鄭芝龍接到中國定居。另外這位翁氏夫人其實為鄭芝龍生下兩個兒孑,小兒孑過繼給了田川氏,取名為田川次郎七左衛門,一直生活在日本。後來成為鄭成功在日本的重要貿易伙伴。
而商毅在招待鄭成功的宴席,居然排出了日式料理,既表示商毅對鄭成功的重視,這也說明商毅對鄭氏父子身平事蹟的瞭解,同時也表示商毅在曰本也有相當的基礎。這當然令鄭成功吃驚不已。這才知道商毅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決不是偶然的,單是這份情報工作,就可見一斑了
雖然商毅一直對鄭芝龍保持著好的態度,在不違返大原則的情況下,也儘量讓步,但也不希望讓鄭芝龍感覺自己是真的軟弱可欺,借這個機會也是告戒鄭芝龍,你的老底我都清楚,別以為我怕你。
鄭成功心裡雖然吃驚,但表面卻也不動聲色,依然和商毅把酒言歡,並且在酒桌達成互相扶持依靠,共同抗擊清軍的協議。
第四十七章鄭成功來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