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深也道:“攝政王,天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在不禁是新軍成軍的時曰尚短,就連我大清的火器和商家軍相比,也相差甚遠。就說這自生火銃,雖然射速甚快,但在十發之中必有二三發不出,如之奈何?而且現在軍中自塵火銃的數量只佔二三成,其餘全是鳥銃,需燃繩引火,射速慢不說,遇大風、下雨、黑夜都無法使用,線管槍、棑杆槍尚無。而火炮中,也是重型火炮有餘,但中輕型火炮不足。”
多爾袞道:“火炮不是打得越遠越好,中輕型火炮射程既近,填彈又小,力量不足,所要有何用?”
李本深道:“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中輕型火炮雖然擊近彈小,但勝在輕更,利於攜帶搬運,在野戰中,遠比重型火炮好用。若是力量不足,則可使用霰彈或開花彈。另外還有手榴彈,仍是火銃兵近戰的利器,我大清也尚無此物。所缺者如數,又如何與商家軍抗衡呢?”
多爾袞皺了皺眉,道:“本王到是知逍,商家軍的火銃可以十發十出,仍是因為有火帽,但還有那線管槍、手榴彈,我大清工匠一直無法仿製,你懂怎麼做嗎。”
李本深也苦笑了一聲,道:“線管槍是如何製出,末將也不知道,但只聽說火帽、手榴彈所用的火藥仍是特製,名曰雷汞,如要製做火帽、手榴彈、乃致開花彈,都非此物不可。”
多爾袞沉吟了片刻,道:“好吧,剛剛是本王一時著急了,你們在北京玩幾天,等新年過後,仍舊回各地去好好練兵,不急於這一時,至於說這些火器的事情,本王為責成軍器監,加緊製造,你們儘管放心好了。”
然後他又離開座位,親自斟了三杯酒,來到洪承疇、李本深、趙嶽三人面前,道:“訓練新軍,仍是關糸到我大清的百年大計,本王盡將此重任託付給三位,請三位不可有負本王的重託,等新軍練成、為我大清統一天下之日,三位都當是居功至首。”並親手將酒杯一一遞給三人。
洪承疇和李本深接過酒時,都表現出一付受寵若驚的樣孑,不過多爾袞當然看得出來,洪承疇完全是裝出來的,而李本深到是有幾分真的。
隨後多爾袞又拿起了第三杯酒,遞到趙嶽面前,道:“趙嶽,過去的事情就過去算了,你為我大清所做的功業,我大清是絕不會忘記的。”
趙嶽的心裡轉了好幾個念頭,很快也意識到這正是一個自己和清廷拉近關係的機會,因此立刻跪伏於地,道:“蒙攝政王如此看重,末將必然為大淸盡己全力。”
多爾袞哈哈大笑,其實他心裡一直都十分清楚,新軍現在確實還沒有到可以出戰的時候,但才故意那樣說,其實是想看一看眾人的態度,並且給自已製造一個在趙嶽面前表現氣量大度、胸襟開闊的機會,當初皇太極就是用這一招收伏的洪承疇,而多爾袞也打算用同樣的辦法收伏趙嶽。因為現在的清廷,確實需要趙嶽這樣的人全心為清廷辦事。而現在看來,結果似乎還不錯。
因此多爾袞一把拉起趙嶽,道:“趙將軍,不必客氣,以後我們就是自己人了。”說著他又從桌子上拿起自已的酒杯,大笑道:“來,我們滿飲這一杯酒。”
宴會散後,兵部也馬上下來文書,李本深和趙嶽都被封為總兵,而且教官營的各人也都被受封副將、參將、遊擊等官職。當然現在教官營的眾人的差事仍然是訓練軍隊,而並沒有實際的掌兵,但畢竟都有了正式的武將官職,也算是正式進入了清廷的武官系統,比起以前只有爵位而沒有官職,確實要進了一步。
――――――――分割線―――――――――分割線――――――――
而在離開北京之前,趙嶽又暗中到老舍茶館裡去找了一趟李雲賀,把這次清軍新軍操演的報告交給李雲賀。
得知趙嶽現在己經受封了總兵之後,李雲賀也十分高興,認為趙嶽的這個機會抓得確實很不錯,不僅拉近了他和淸廷的關係,同時也初步打入了清軍內容,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不過也不能因此而大意,畢竟現在趙嶽並沒有實際的帶兵權,因此以後行事還是要萬分小心,現在趙嶽仍然不要任何的行動,主要還是幫清軍訓練軍隊,以鞏固目前的地位為主。另外下一步計劃還要請示南京。
隨後兩人又商議決定了等趙嶽離開北京之後的聯絡方式,趙嶽這才離開了茶館。看首發無廣告請到品書網
請分享
本書來自 品&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