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商毅卻沒有理會其他大臣向崇禎歌功頌德,他的注意力卻放在剛才說話的那員武將身上。
見他中等身材,也是全副盔甲,在陽光下閃耀著奪目的光芒。但從臉上看,卻是面白如玉、細眉朗目,頷下微須,相貌頗為英俊,年紀最多也就在三十左右,氣度沉穩,自有一股武將的風範,雖然盼顧之間,隱藏不住傲然之氣。但也使人一看就知,非等閒之輩。而就在商毅看向他的同時,他也再看著商毅,兩人的四道目光相碰,竟似閃出一道火光來。
商毅想著這人是誰?心中突然一動,想了一個人來,心裡道:“不會又這麼巧吧?”
這時崇禎以經發現他們兩人正在互相打量,於是呵呵笑道:“長伯,你與商將軍都是我大明的年輕將材,日後朕的江山也要多多依仗你們,來互相見個禮吧。”轉頭又對商毅道:“商毅,這也是機緣巧合,長伯馬上就要到山海關上任,如果再過幾天,你們只怕就見不著了,趁著這個機會,你們也相識一下。”
一聽崇禎的呼喚,商毅立刻就知道自己猜得不錯,這人就是吳三桂,表字長伯。看來自己這趟北京之行果然是真不白來,一下子就見到了這麼多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因此***前了一步,拱手施禮道:“原來便是勇冠三軍,孝聞九邊的吳將軍。末將早就是聽聞吳將軍當年只率數十家丁,救父於建奴千軍萬馬之中,果然是忠孝可嘉,義勇雙全,這次進京,能夠得見吳將軍,不虛此行了。”
因為現在吳三桂是總兵,而商毅只是參將,要比吳三桂低了兩級,因此應該是由商毅首先向吳三桂見禮。
吳三桂對商毅這樣憑空出世,一下就立下了無數奇功,到也頗為佩服,但心裡多少也有些不服,認為商毅不過是運氣好而己,換了自己也未必比他做得差,因此在佩服之中,又有幾分嫉妒。
但從當時的後金軍中,救出父親吳襄,確實是吳三桂平生的得意之舉,因此被商毅當眾說出,吳三桂心裡也十分得意。而且雖然自己的官職高過了商毅,但今天向皇帝獻俘的卻是商毅,就是他不先施禮,也說得過去,但見商毅還是主動對自己施禮,吳三桂對商毅也有了幾分好感,也抱拳回禮說道:“商將軍過譽了,將軍在山東數次擊敗東奴,無有不勝,本將也是佩服得很啊。見了商將軍,也是三生有幸。”又轉向崇禎,道:“微臣也恭喜皇上,又得一名將材。朝廷也多了一得力干將。”
崇禎也哈哈大笑,心裡十分高興。吳三桂出自遼東將門世家,勢力根深蒂固,父親吳襄曾為錦州總兵,舅舅是當年袁崇煥手下最得力的大將祖大壽,也曾做過遼東總兵。而且他本人又確實年輕有為,現在以經充任遼東總兵,因此在祟禎的心目中,對吳三桂非常看重。而商毅的突然崛起,同樣也讓崇禎又驚又喜,現在的明朝正是需要這樣年輕有為的將材,見兩人互相見禮,言語之間也頗有些惺惺相惜的意思,崇禎忽然覺得自己身邊有了這樣兩員青年才俊,或許中興大明,掃平內憂外患,確實真的有希望了。
而商毅心裡也頗為佩服吳三桂的回答十分得體,雖然在另一時空裡,吳三桂的名聲確實不怎麼樣,但在現在這個時候,吳三桂在大明朝中還是有著很高的聲望,他身為世家子弟,一出世便襲職其父的都指揮使之職,相貌雅緻,又年輕有材,而且還有冒死救父的義勇壯舉,因此頗受名公巨卿以及文人雅士的靑睬,在北京就素有“白皙通侯最少年”的美譽。
同時商毅也知道,吳三桂雖然屬於富二代一類的人物,但卻不是紈絝子弟,其人本身確實是有過人的本事,在另一時空裡,清朝的江山可以有一大半是由吳三桂替他們打下來的。而在這個時空裡,自己與吳三桂未來是敵是友還很難說得清,因此對此人還是有所提防為好。
這時崇禎又商毅道:“商愛卿,現在就可開始認你的軍佇列陣走過,朕就在城樓上觀看。”
商毅忙道:“臣尊旨。”
其他的文武大臣聽了,也都紛紛跟著皇帝一起蹬上城樓。而吳三桂稍稍落後一些,向商毅一拱手,道:“商將軍,我在樓上拭目以待,以觀將軍的軍容。”
商毅當然知道,他這麼說自然是另有一番用意。吳三桂手下的關寧鐵騎是這個時代明朝最精銳的軍隊,就是與清軍相比,也不呈多讓。不過商毅也同樣自信,自己訓練出來的精銳人馬,決不會比關寧鐵騎差。因此也拱了拱手,道:“吳將軍,還請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