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龍嘯大明> 第一六三章 濟南備戰(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六三章 濟南備戰(三) (2 / 2)

而且相對於燧發槍的填裝速度和其他優點,就是在現階段來說,燧發槍也是利大於敝的。因此在商毅的預計中,以後的穆陵軍中,火繩槍和燧發槍的比率最好是能達到一比一。

只是現在大規模生產燧發槍是不可能的,因為時間不夠,就是這一次清軍退軍了,自己也只有一年不到的時間。但如果能把其他的火繩槍改裝成燧發槍,那就能夠大大減少時間了。因此商毅又問道:“大先生,那麼其他的火銃,包抬魯密銃都能改成自生火銃嗎?”

孫和鼎點點頭,道:“自然是可以,所有的火銃的點火裝置都可以改進。”

商毅笑道:“那就太好了,等這一次韃子退了兵之後,我們就馬上開始改裝,要把一半的火銃都改裝成為自發火銃。”

這時孫和鼎又開啟了一個大箱子,從裡面抱出一個五尺多長,直經約為半尺多的大圓簡來,雙手託著遞給商毅,道:“大人,這是我製出的新式飛槍,您在看一看。”

商毅知道,所謂飛槍,就是在一個大圓筒裡包裹幾十支箭,利用火藥做推力發射。射程可以達到兩百步以上,但有效射程只有百步左右。雖然在發射之後,基本就沒什麼準頭,不過在對釆用密集陣形的敵軍時,還是有一定的打擊效果。不過商毅覺得它的實用性並不大,打打盔甲單薄的流寇也許還可以,但對付盔甲精良的清軍,就作用一般了。因此在穆陵關裡,也從不生產飛槍。不孫和鼎繼續拿給自己看,自然不會是那種通常所見的飛槍。

於是商毅接過來一看,見圓紙簡裡只包了六支飛槍,每隻都在二寸粗細,呈梅花狀排列,槍頭為鐵製,呈椎形,約一尺長,露出紙筒,其餘都掩藏在紙筒以內。

孫和鼎解釋道:“大人,每隻飛槍都是用細竹做成,打通竹結,分上下兩段,上段裡面填上火藥和油脂,下段只填火藥,點火之後,下段的火藥可以自行燃燒,繼續推射,最遠射程可達四百餘步,燃盡之後可以引爆上段的火藥,並點燃漁油,爆炸燃燒區域可達二三丈方圓的距離。”

商毅聽了辶後,也不禁大吃一驚,按孫和鼎這樣的描敘,這玩意不就是最原始的肩扛式火箭炮了嗎?到了後世,這傢伙可是陸軍單兵作戰的王牌武器,就是號稱陸戰之王的坦克,和空中殺手的武器直升機都怕它三分。因此立刻問道:“你做了多少個飛槍帶來。”

孫和鼎道:“一共做了三十個,我全都帶來了,想借這一次戰場試一試,這種新式飛槍的效果。”

商毅立刻道:“走,帶兩個到郊外去,我們看一看,到底有多少的效果。”

―――――――――分割線―――――――――分割線―――――――――

商毅的重點是訓練老兵,進行城防的攻守演習,同時又選出一部份火槍兵,讓他們開始練習使用迅雷銃和摯電銃。

在加緊練兵的同時,商毅也沒有忘記加強城防建設,濟南是一個大城,城牆高達四丈左右,厚也有二丈五尺,但是單城牆結構。現在修箭塔,砌高臺以經是來不及了,因此只能在城牆上撘起一些簡易的泥木結構臺子,放置火炮和火槍兵。還在城牆上準備了大量粗木石塊,盛油的火罐,並且又在城牆上架上了二十多個大鐵鍋,等清軍攻城時可以倒入水和油燒開向城下澆淋,穿著再厚的盔甲,也受不了這一招。

而在濟南府城外,商毅同樣又命人挖壕溝、築矮牆,然後又加深護城河,並且在護城河和壕溝的底部,都插上了木刺。在此前二次守衛穆陵關的事實都證明,這些工事在城防守衛中,還是有一定作用的。而且不僅是在城外,商毅同樣也在城內也修築了很多防守工事,這是預備萬一清軍攻開了城門,殺入濟南城中以後,就在城裡繼續和清軍打巷戰,不到萬不得以,絕不放棄濟南。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